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期指實戰錄]剖白 (八)

問:你對媒體的評論員好像很有偏見?
答:他們部份的確是財經演員,這名稱是蔡東豪兄的神來之筆,很是傳神。我也曾在資料研究部門當分析工作,對他們市况的評論嗤之以鼻,某些評論員本身也是證券從業員,天天見報,上電台上電視,前星期說恆指在兩萬零四百至八百點浮動,指數上來了,上星期即改說兩萬八百至兩萬一千二百點內上落,這樣評論完全沒意思,誰也曉說,又說某股份升上來成交大,是有資金流入該股原故,我們只要想一想,成交是要有買家和賣家配合,買家當然要付錢,賣家也同時拿錢走,你說資金是流入或是流出?除非是發新股,正是得出就對某些衍生工具如窩輪或牛熊證才可說資金流入,因為這些產品是無中生有,發行商隨時增加發行量,資金從外流入本港是有跡可尋,看港元美金兌換率,看存款數字,也可看金管局的數據,不是股市升便有生錢,跌就是錢溜出那麼簡單。


問:你不認為這些評論員又是為他們的公司做PR工作嗎?
答:坦白說,生意好,那有這麼多時間上電台電視寫報紙雜誌,真正連認酬客人的時間也不夠,傳媒能付多少錢?我剛才說推介的公司還要付電台廣告費,電台節目主持人有人免費替他們做節目,何不為之。

問:扯遠了,我早期認識期指的作用是用來套戥或作對沖,不是給人炒的,你的看法如何?
答:初期面世時的確有這原因和目的,和實際可以做得到套戥,87年環球股崩潰前,恆生指數是幾千點,而期指長時間高水一百點以上,觸發了很多套戥倉,開倉是買入恆指成份股,同時沽出相等價值的期指,即是一開始已賺了一百餘點升水,由於當時結算是以最後現貨收市指數,所以最後的一天,最後的一刻,拆倉行動開始,即盡數在市場沽清股票,亦同時推低指數,故每個月平均穩賺幾個百份點,以一個幾百萬元的組合,不費勁便月賺數十萬,那是真正的arbitrage。這種方式現時不通,因期指大部份時間低水,沒水位,現時結算指數取整天平均價,控制不了。對冲仍是有的,是利用其它衍生工具,但一般投資者怎能與金融海盜的電腦鬥快。

問:87年我還在求學,那年環球股災觸發了很大危機,後來怎樣解决?
答:股市癲瘋還不是一樣,香港恆指由千餘點短時間升至近四千點,[好友]紛紛預測五千點,長線一萬點,十月的一天,指數跌了三份一,以一日跌幅計到現在仍是紀錄,香港最大危機是期交所,那時和股票交易所是分開的,未平倉合約是三萬餘張,最大的好倉持有人是一地產商(已故),超過一萬張,那時證監還未成立,法制不完善,地產商的期指戶口是有限公司,沒個人擔保,倘若公司申請破產清盤,期交所如何賠錢給空倉的?期交所也面臨清盤的命運。空倉的很大部份是套戥的交易,期指贏了沒錢收,股票也沒錢找數,整個金融市場陷入一片危機,十億八億那時是個天文數字。

結果如何善後?
答:還是當時港英政府夠牙力,派人跟地產商講數:你想繼續在香港撈,請你認了這條數。
結果,以折讓認了數,政府還協助他在銀行貸款,再後來,地產低潮,政府還額外批給他地積比率。而期交所及股票交易所以後對每宗交易加收特別徵費,彌補損失,一場危機算作化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