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9日 星期四

中國大陸的高鐵道路網

年少時看美國電影West Side Story夢斷城西,片頭播一段洛杉機的鳥瞰鏡頭,見到縱橫交錯的架空道路,車輛快速延連,觀眾不期然齊發出嘩然之聲。(香港那時未有架空行車天橋,第一座行車天橋大約60年代尾建於夏愨道,是在道路上建成的拱形橋,橋下中間一空洞讓紅棉道下來的車通過,不算是架空天橋,後來已拆卸改建。)筆者當時想,美國工商業發達,其一原因是全國有良好的道路交通網,可以駕車貫通東西南北中各州,那時空運不普遍且極昂貴,陸路是唯一主要運輸途徑。

早期合和胡應湘先生洞燭先機,香港回歸前是第一個回國發展興建公路,趙紫陽曾盛讚胡先生將是全中國最富有的人,可是,工程展開了,處處遭遇困難,建造技術難不倒哥頓(胡的洋名),但地方勢力苛索頻頻,政府雖收了地,地方村民阻礙開工,開始還順其意,付些買路錢,可能還是私人淘腰包,但長此以往,是無底深潭,且山高皇帝遠,中央也管不了那麼多,胡應湘的熱誠也漸冷卻下來。還有,公路通車後,不少車輛不從正式閘口付款通過,收入及維修監管也頗是問題。

現在我們經常收到網上廣傳中國新型的高鐵視頻,轉發者非常雀躍誇啦啦,又加些認為會是嚇呆鬼子佬的說話。事實上,如果有選擇,短途旅程寧捨飛機,高鐵除了行程舒適得多,登車手續沒有飛機般的繁複,以至簡單甚至毋須安檢,車站又不遠離市區,時間易控制。中國大陸高鐵總長度3.79萬公里(人民日報24/1/2021),其他國家遠遠落後。

中國高鐵的經濟效益如何,手頭沒有最新資料,已知的除了京滬高鐵,其餘的年來均入不敷支,而可能疫情關係,京滬線收入亦大幅下降。由於高鐵設計只是客運,對貨物運輸無幫助,經營連年虧損,建築成本歸還遙遙無期,絕不是對稱投資。高鐵建造亦不能單看營運回報,其造價高昂,對GDP和工人就業有大貢獻,整體效益如何,是頗複雜的經濟學問題,有待專家研究。希望不是有人說的浮誇大白象,贏了世界第一,但每年補貼數以百億計的龐大資金,用錢築成的榮譽,一旦國家收入捉襟見肘,是頗頭疼的事。

2022年12月28日 星期三

醉眼看新聞–疫情之下 (三二九)

[以下路邊社新聞,純屬推理,如有雷同或不同,均屬巧合。]

(本港新聞)

-某地產代理不久前才看淡樓市,言猶在耳,突然改口看漲,其公司還在大幅裁員。側聞原來收到柯打,不許唱衰香港,因為外國投資者信心番晒嚟咁話。

-特首上京述職,話要如實反映香港市民期望。唔通多個駐港官方機構冇料到,又或全部隱瞞實情,要特首親往‘如實反映’!

-局長謂香港製造」乃優質標幟,若以中國製造則被混淆。言下之意?

-政府展開搶人才搶企業行動。醉眼真的看不通,有些行動像是趕人才,亦見愈來愈多庸才奴才加蠢才。

-有些地區街上多流鶯,上輩人叫她們做企街,有稱為企業無不可,俾錢可以乖乖跟走,不用搶。企業如是,人才也如是,冇錢財,鬼跟你,唔俾錢,真的要搶才成。

-國歌事件未獲谷歌解决。醉眼獻計給各官員議員,不用勞嘈,大可以牙還眼,在百度和搜狗搜尋器另添美國國歌,內容更可自由發揮,然後動員所有愛國者日夜點擊,務求排名第一,他朝在港舉辦國際活動,一於捨谷歌用國產網站,播香港版美國歌,到時吐氣揚眉,乜嘢仇都報晒。

-有著名茶室出品杏汁豬肺湯聞名,食客下單時多稱白肺湯。惟近日內地發現疫情感染者肺部顯影白色一片,也稱之白肺,聞之色變邪。

(國際新聞)

-中國防疫政策一百八十度轉向,入境幾乎不受限制。反觀日韓印度收緊中國旅客入境,世界輪流轉,現在輪到佢哋揸莊乎?

(特稿 - 論搶人才)

「搶」英文翻譯是Rob,意味是用暴力,被搶者應非自願。這世界,有槍話事果如可以住搶?

「人才」見報導譯為TalentTalent一般解釋為天才,嚴格地說,天才與人才有分別,天才是天賦,人才是對某工作範圍有過人之處,應是努力結果,當然人才中亦不乏天才,但天才不一定是人才。

新聞報導,政府準備成立「搶人才辦公室」,筆者不知英文名稱甚麼,搶字面直譯是Rob,但堂堂政府,不能用強盜字眼,餘下的有Poach,即挖角,或Vie爭奪,但兩者皆需動之以利,與搶有差別。

側聞政府搶的對象是非常高收入的打工仔,照理是為政府僱用,私人企業找人才,自不用政府操勞。又聞政府僱用條件之一是問過去一年收入有否二百五十萬,這是很高的數字,政府何來那麼多的高薪空缺,除非大量加開局長司長職位,年薪二百五十萬元者,轉工亦較多顧慮,首先不會只為增多丁點薪俸而放棄現在的崗位,其次考慮新職的穩定性,與及其他條件包括政治因素。

成績如何,等着瞧。

2022年12月22日 星期四

復古生活

現時香港是很奇怪的地方,我們大致生活在尖端科技的城市,日常通訊可算全無阻限,世界各地訊息即時知道,但有些事則百思不得解。

古代通訊靠人傳遞,聖旨要由專人帶往接旨者,然後當面宣讀,能有資格接聖旨者亦非泛泛之輩,沒有不理解聖旨的內容。

在香港,每逢有國家領導人發表講話,全人類也收到,當然或有部份人有不同解讀,但接收無不一樣,但每次總有些人站出來,不厭煩地解釋講話者的意思,仿忽只有他(或她)才明白,俗話說是領導人肚裡的蟲,也很像在傳道解讀經文。

又有定期性的大會議,通過和頒佈一些新措施,內容大家也知道,只要以後跟隨方向,應沒有甚麼問題,但此時又會成立不同的學習小組,不斷的研習會議精神,對會議决議也嚴肅地多番‘討論’,或聽從上級進一步的指示,得出一套大家已知的結論,過程也像探討佛經找真諦,又或像考古學家,尋求文字表面上看不到的隱藏真跡,再而三的歌頌連番。

人力物力天天浪費在‘談’的階段,大家志在交紙上作業,何從幹實事!

2022年12月21日 星期三

初哥學【漢書】卷三一《陳勝項籍傳第一》「破釜沉舟」

[公元前207年,鉅鹿之戰,項羽為報叔父之仇,親率軍攻章邯[粵音寒],渡江前命士兵打破煮炊斧鑊,渡江後鑿沉舟隻,只攜三日糧,以示必勝决心,後大敗秦軍,成語破釜沉舟」源出於此。]

(第三十二節)(節錄)
羽乃悉引兵渡河。已渡,皆湛舡1破釜甑2,燒廬舍,持三日糧,視士必死3,無還心。

1 湛舡:[此讀粵音沉船]

2 釜甑:釜是鍋,甑[粵音贈]煮飯瓦具。

3 視:(同示)

《史記··項羽本記》
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2022年12月20日 星期二

初哥學【戰國策】卷一八•趙策一《張孟談既固趙宗》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

[晉國政權分佈四大夫卿,智伯、趙襄子、韓康子、魏桓子四家,智伯野心大,欲聯同韓魏兩家攻打趙襄子,張孟談是趙的家臣,說服了韓魏,反滅了智伯,趙襄子大賞賜張孟談,可是他竟請辭,說國家已上軌道,先君有遺訓,國君要控制群臣,群臣權力不可過大,他說自己顯赫,權力很大,希望放棄功名,以前的事是教訓,說了下面的話,成語「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出於此。趙襄子最後還是讓他離去。]

(第一節)(節錄)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新語·至德第八》
三君強其威而失其國,急其刑而自賊,斯乃去事之戒,來事之師也。

《晉書·卷四八·閻纘列傳第十八》
漢高皇帝數置酒於庭,欲廢太子,後四皓為師,子房為傅,竟復成就。前事不忘,後事之戒。

2022年12月18日 星期日

醉眼看新聞–疫情之下 (三二八)

[以下路邊社新聞,純屬推理,如有雷同或不同,均屬巧合。]

(本港新聞)

-政府宣佈取消「安心出行」掃描。市民已習慣周圍掃掃才安心,現在出行唔見安心,真係大吉利是。

-局長謂Google雙重標準對歐盟和香港。局長說得對,根本是兩套標準,前者是法院頒令,後者是特區官員意志,其等同夫?

-局長又謂會用盡一切辦法使谷歌應其要求。谷歌市值只萬餘億美元,最簡單辦法,買起佢!

-另一解决辦法,香港隊參加國際體育運動比賽時,規定主辦國必須用百度或搜狗搜尋器,用過知好嘢,一定不會弄錯國歌,順便提升國產網站國際地位。

-再另一辦法,香港參與國家隊,不再以香港名義派隊,實行一國,無謂被人玩兩制國歌,我們亦經常說香港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但醉眼不知這是消極還是積極。

-醉眼想極不明,香港可以獨立祖國之外參加國際活動,明顯是港獨行為,罪孽也。

-香港教師通過英國QTS評核可在英國任教,有「藍絲」不忿,認為本港正鬧教師荒,英國不應搶人。既然捨港赴英的不愛國愛港,正是送也來不及,何須足惜。

-港官狂嚷搶人材,搶企業,內地正搶購發燒藥,「搶」乃現代文化乎?

-「與病毒共存」論連日遭冷嘲熱諷,醉眼講番句公道話,其實不是共存,係各有各存,我們存在中國香港境內,而病毒存在人體內,處境大大不同。特首亦毋須呈請大人解釋,以免再食檸檬。

(國際新聞)

-中印邊境發生了第四次世界大戰。何解?愛因斯坦曾預測:World War IV would be fought with sticks and stones. 影片所見果如此。

(神州消息)

-內地取消健康碼和核酸檢測證明,公佈確診數字即大幅減少。果真眼唔見為乾淨。

(特稿 – 真冒國歌網奪戰)

-谷歌推卻特區政府官員,不以純人為代替網上搜尋點擊率排名。

近日有群組發起以Like形式點擊國歌,望以爭網上搜尋排第一位置。效果如何暫未知,既然認為點擊可以產生作用,不妨猜估懷相反意見或是喜攪惡作劇的是否不會有同樣想法。

筆者不知兩種想法的人數和「網上實力」如何,但頗感覺到不滿現在社會各狀况的佔頗多數,且年輕人較多,時間亦較充裕,反叛意慾較強,年輕人網上科技亦較勝一籌,如以電腦平台「拗手瓜」,除非肯僱用網軍,恐勝算難料。

當然,如果內地人加入戰圍,人海戰術必然優勝,問題是在內地,Google是不合法的。

2022年12月15日 星期四

市民立危牆之上

上星期在一個午餐會聽一位資深的建築界專業人士演講。

香港有完善的建築法例,仍多時發生問題,短樁事件,鋼筋不合長度,混凝土不合規格等時有所聞,未被發現和監管疏忽,或沒有被舉報的不知又有多少。

香港的判上判現象,容易造成將貨就價,劣質施工,由總承判到最下層最後的工序,可以多達七、八層,經過多重合約。大判馬虎以結果為目標,所謂目標,是表面所見,質素如何,只有他們知道,或被瞞天過海,又或監管不力而不知,多宗被揭發都是有人告密。

講者認為香港有大量專才,計算各項成本不難,他曾提議投標時定下有合理利潤的價錢,加以調節不能預測的波動補償,競爭者變相不用以貨就價,而以質素取勝,惜未獲重視。

筆者曾服務的機構,有大工程邀請外聘投標,習慣把最高和最低標的先擱在一旁,最高者被認為是無大誠意,有‘搏懵’成份,最低者看似低得不合理,專業估計不大可能維持,甚至懷疑能否完成合約,餘下的則逐個審議,取優捨短,得出大家同意的合作伙伴。政府批出合約多以價低者得,為了不爛尾收場,不時追補,失策之極。

2022年12月14日 星期三

初哥學【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第十七》往者不可諫兮 來者猶可追也

[《孔子世家》寫述孔子生平事跡及其思想。此章記述楚國狂人陸通,字接輿,為逃避現實而裝瘋,在孔子車旁哼歌,孔子下車欲與他交談,但他趕快避去。]

(第五十一節)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
1:「鳳兮2!鳳兮!何德之衰3往者不可諫兮,來者猶可追也!已而4,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5!」孔子下6,欲與之言。趨而去,弗得與之言。

1 楚狂接輿:楚人接輿不滿現實而裝狂。

2 鳳兮:稱讚孔子為鳳凰。

3 何德之衰:(慨嘆道德衰落,喻孔子亂世求合。)

4 已而:算吧。

5 殆:危殆。

6 下:下車。

《論語·微子第十八》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莊子·人間世第四》
孔子適楚,楚狂接輿遊其門曰:「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臨人以德!殆乎殆乎,畫地而趨!迷陽迷陽,無傷吾行!吾行卻曲,無傷吾足!」

《呂氏春秋·卷十三·有始覽·聽言》
《周書》曰:「往者不可及,來者不可待,賢明其世,謂之天子。」

《歸去來兮辭》陶淵明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2022年12月13日 星期二

初哥學【新書】卷五《連語》前車覆 後車戒

[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

(節錄)
周諺曰:「前車覆而後車戒。」今前車已覆矣,而後車不知戒,不可不察也。

《荀子·卷十八·成相第二十五》
前車已覆,後未知更,何覺時?

《大戴禮記·保傅》
又曰:『前車覆,後車誡。』

《晉書·卷一一四·載記第十四·苻堅下》
前車之覆軌,後車之明鑒。

《清史稿·劉韻珂傳》
洋人在粵,曾經就撫,迨給銀後,滋擾不休,反覆性成,前車可鑑。

2022年12月12日 星期一

初哥學【莊子】外篇《天運第十四》相濡以沫

(第六節)(節錄)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內篇·大宗師第六》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2022年12月11日 星期日

醉眼看新聞–疫情之下 (三二七)

[以下路邊社新聞,純屬推理,如有雷同或不同,均屬巧合。]

(不苟言笑無幽默感者勿看)

(本港新聞)

-有銀行推出手機存入支票服務,只須透過Apps傳送支票影像便可。會否有朝一日可同樣存入現金?(編按:不是講笑,將來銀紙號碼需登記持有人身份便可。)

-金融機構開市前默哀三分鐘,悼念江澤民。財經人士默哀時或一起懷念他的名句「悶聲發大財」。

-大陸放寬防疫措施,看來頗符合得寵醫生的「共赴黃泉」論。

-近來頗多高官及家人確診,被迫在家工作。警察日夜在外工作,接觸不同人等,是高危行業,能否也WFH,在家巡邏?

-隨處拋垃圾者罰款將大幅提高。對屢無公德者應直接當垃圾處理。

-近日常聽到的是‘復常’二字,如何復常則不得而知,只見口中唸唸有詞,講左當做左,講完當得左。明年能否復常,還是仍見黑白無常。

(國際新聞)

-烏克蘭總統被選為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令其名聞世界者乃俄羅斯總統普丁,他更應被選為風雲老祖。

(神州消息)

-經歷了兩年多的「動態清零」,不單前特首不明誰是始作俑者,醉眼考究了多月,亦攪不清何謂動態清零,又有否及如何靜態清零,無論如何,偉大的民族復興,加上新時代某某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清不到零,醉眼再深入研究,原來問題是清零二字,清者除也,故此清零者,不要零也,既然不要零確診,所以揮之不去。

(特稿 – 重罰可行嗎?)

政府建議加大重罰隨處拋垃圾及店舖阻街者,故意犯法,有違公德,受罰是天經地義。問題是如何執法,更重要者,是避免枉法。

對處理垃圾和阻街的問題,六千元罰款是個不小數目,固然有很大阻嚇力,筆者不認為「治亂世用重典」是唯一辦法,而是如何有效執法,筆者不止一次指出,現時法律本身已有阻嚇力,無論是六百元或六千元,但不少人知法犯法,警察甚至視若無睹,隨便舉例,在禁煙區吸煙,包括的士司機在車廂內吸煙,隨時可見,煙頭也必然拋在地上。

其實,要是勤於執法,不用六千元,初犯五百元已足夠,電腦記錄在案,再犯一千,每次累進加罰,如果切實施行,筆者敢寫包單,起碼地鐵站外的禁煙區不會有人再以身試法。

由於近來的社會環境,招募警察不如理想,筆者有一建議,可將檢控故意違例者任務交給短期成立的特殊清潔隊,只要簡單訓練,配備攝錄器材作證據,及保持與附近警員聯繫,必要時求協助,如此,包保全港街道整潔。

筆者不讚成每次六千元的罰款數字,也提到避免枉法,譬如有人不小心從口袋掉下紙巾或會面遭此重罰,又或店舖搬運貨物時貪方便,暫放在路上,那怕是極短時間而受檢控,恐非立法之目的。聞說民主黨此番大力支持政府建議,認同此看來頗嚴刑峻罰式的處分,不論是出自真心還是送秋波,幼稚幻想將來較友善的回待,但無知在某種形態主義下,民主黨已被牢定為「非我族類」,在非友則敵的大前題下,民主黨恐怕「枉作好人」,仍然是豬八戒照鏡,兩面不是人,將來還可能有一朝擺街站而誤觸此法例,自吃苦果。

2022年12月8日 星期四

外地求職的煩惱

香港近來不少舉家移民,賣掉香港的房子在外地可買更寬敞的樓房,子女的教育應比在香港少擔憂,餘下是找工作問題,特別是專業人士。

香港之前發展迅速,各行業求才若渴,有才幹肯努力,再加點頭腦,爬上高位不難,能移民的正是這群在港奮鬥多年,獲得一定成就,可是理念和價值觀與目前社會環境不同,無可奈何犧牲在港建立的一切,在外從新謀生活。

在外地,要找同等在港的職位的工作一定不易,特別是營商的公司,不是個人能力或學歷問題,而是缺乏當地經驗,需要從新摸索,尤其是人脈關係,接觸面不及當地人,這需要長時間的建立與適應,和能夠完全融入當地社會文化,非短時間能做到,移民者要有心理準備,得失之間找平衡。

2022年12月7日 星期三

初哥學【管子】卷二十三《輕重甲第八十》衣食足 則知榮辱

[輕重篇寫商品輕重關係,調控經濟,在先秦時代是非常先進思想。]

(第十四節)(節錄)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牧民第一》
倉廪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2022年12月6日 星期二

初哥學【春秋左傳】《莊公二十二年》五世其昌

[陳國人陳敬仲逃亡齊國,齊桓公任他為卿士,他婉拒,後命為工正官(掌管百官職)。當初,大夫懿氏許配予女兒,其妻占得下列吉卦。後來,敬仲第五代世孫陳桓子在齊當上大官,第八代陳成子取得齊政權。]

(節錄)
是謂鳳皇于飛1,和鳴鏘鏘,有媯之後2,將育于姜3五世其昌4,並于正卿5,八世之後,莫之與京6

1 鳳皇:即鳳凰,古代傳說神鳥,鳳是雄,凰是雌。

2 媯:[粵音圭]陳國姓。

3 姜:齊國姓。

4 五世其昌:此解五代後昌盛。後人用作恭賀世代子孫昌隆。

5 並于正卿:並列於正卿位

6 莫之與京:京是大,無比之更大的意思。

2022年12月5日 星期一

初哥學【孟子】《盡心上》不立乎巖牆之下

[孟子認為人要知天命,亦不可處危險之地,常言道「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源出於此。]

(第二章)

孟子曰:「莫非命也1,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2。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3,非正命也。」

1 莫非命也:無不是命運。

2 巖牆:(即岩牆)此指危牆。

3 桎:脚鐐。

梏:手銬。

2022年12月4日 星期日

醉眼看新聞–疫情之下 (三二六)

[以下路邊社新聞,純屬推理,如有雷同或不同,均屬巧合。]

(不苟言笑無幽默感者勿看)

(本港新聞)

-特區政府目前賣地收入是預期兩成。快快救活恆大,其出價不計成本,足以支撐大市。

-近日大學有人舉白紙示威。小編想不到該當何罪,是否有呈示為白紙扇(黑社會軍師職)之嫌。

-局長留意舉白紙為意圖顏色革命。小編只能猜想為白色恐怖。

-局長又謂舉白紙乃道具。意味有不軌意圖,如有人寫上此乃黑紙,會否弄至黑白不分?此是舉例,危險勿做。

-自古以來,舉白旗被視為投降。但此番舉白紙被認為挑釁或煽動或鼓吹,意識形態不同,演譯也不同,無字天書,表達甚麼,又被視為甚麼,控辯陳辭均為「你懂的」。

-政府呼籲登記注射復必泰二價疫苗。看名稱又令人摸不着頭腦,我們年幼時常看見店舖標榜不二價和童叟無欺,防疫注射是否原來有價講?

-前國家主席逝世,各報章名號改印暗色字,惟獨方向報保持原紅色。可能認為九十六高齡辭世,該掛紅燈籠。

(神州消息)

-網上見多處有示威,中央似有放緩清零之意。恐怕清零先改為清算,示威者當心。

2022年12月1日 星期四

忠心祖國

網上廣傳有一位前新架坡外長發表演說,不止一次指出過去中國有過億人出國,而全部回國,無一人外逃。筆者無數據,但認為此說法有商確,起碼不少留學生出國後留在外地且入藉。

筆者前也不時回內地,與高幹商談陸港合作(前稱中港合作),獲得熱情招待,並認識他們的家人。但他們來港的時候,總是不攜家眷,筆者有次順口問,原來太太只能隨到深圳,不能一起出境外,這是國家政策,並說將來退休後或可以,但出外仍須國家批准。

又有一次,筆者參與晚宴,招待來港完成演出的表演團,閒談間問他們日間往那裏遊玩,他們均異口同聲沒有自由活動時間,一切由領隊規定及全程必須有專人帶領,筆者只有想及紀律和安全問題。

筆者對此國策無意見,或是國家有其需要,但這或許解釋上述那位現稱教授所說的原因。大家還記得銅鑼灣書店多人失蹤,後證實在大陸,且有人無離港出境紀錄,後來有人「自由」回港,但家人則留在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