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7日 星期四

誰不愛國?


現在香港生活,如果表現對當權者不積極歌功頌德,很容易被標籤為不愛國,國人愛自己的國家,是否一定要愛執政的人,不可批評領導人?要學習領導人思想?對貪污瀆職者不能發一言?人民還被迫活在古代封建社會中!

在香港,我們常聽到以下的說話:
我的家族以前是大地主,曾受共產黨清算,我最有資格批評共產黨...現在國家富強了,不再受人欺負...(然後再搬東亞病夫華人與狗等說話)
你們應該向前看,多回國內看... (所說國內二字已不正確,身處香港也是中國領土,不是國外。)
祖國偉大建設,鬼子佬也嚇呆... (宏偉建築是可喜可賀,但總是自慰式的說要外國人嚇呆。)
看祖國人民,生活水準比以前.... (今天埃塞俄比亞人生活進步比例上也好大)
殖民地時都無民主... (幾十年前中國人生長於戰亂憂患,現在為政者不能再說我給你飽飯便需知恩。)
大家要對中央領導人感恩... (為民政府,為國為民是必須的,不應再有謝主隆恩的心態。)

國家强大,生活進步,值得欣慰,管子云「倉廪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人類生活進步了,便不可以落後時代的生活環境比喻。

香港撕裂嚴重,概括地說,主要是市民的兩極化,既得利益者和理想主義者,暫且不談建制,民粹或本土的分歧。首先是要定甚麼是既得利益者,顧名思議,是在現行體制得益者,再廣義的說,是生活環境不錯,好食好住一族,營商的生意不錯,亦多與內地有千絲萬縷關係,這環境令他們不願意有任何現狀改變,管他甚麼條例,於我何干?香港開埠以來,一直存貧富現象,這是現實,貧富懸殊存在世界每一個發達城市,而香港的所謂仇富現象並不明顯,過往多年,只要努力,每人都有機會改善生活條件,創造自己的命運,這是題外話。

與既得利益者對立的是理想主義者,所謂理想主義,即是認為世界應有的公義,政府不能偏幫某一方面的勢力,近年香港樓房價格高昂,物價高漲,生活愈來愈困難,特別是年青人,了無希望,除非是富二代,這加深社會矛盾和對政府的不滿。

香港與大陸兩地體制截然不同,尤其是法律觀點,本來河水井水不互犯,可是有「熱誠」人士,本著國家民族大義,或是欲領功獻媚,嚷著一國精神,不理客觀因素。

香港回歸超過二十年,為何人心不回歸?儘管每小時播國歌,宣揚愛國教育,每天每年大量內地移民來港,也陶化不了,觀乎最積極反抗的一群,正是回歸後成長的小伙子,為甚麼有此反效果?

所有香港人都會接觸上述兩派人士,在此筆者再簡單地分為擁共派和反共派,擁共必然是體制下的受惠者,他們口中的愛國,其實是表白交心愛黨,正是當權者喜歡聽的話,批評當權者被標籤不愛國又或反華,國家與當權者是兩回事,可惜,既得利益者不容許半句批評官員和不合理體制的說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