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樓價火箭式飆升,是十年間的事,由政府勸市民不要心急買樓,來年不斷有供應云云,強調利率將升,真係信者冇得救,到現在政府束手無策,惟有叫人返大灣區。這或許是中央的人口換血政策,又或是特區政府身不由己。
從最基本的經濟學都知道,在自由市場,任何物價均决定於供求定律,然後得出大家都同意的Equilibrium price,但樓房除了是商品,還是民生,所以政府採干預是必須,干預方式有很多,「辣招稅」是其中之一,雖然執行方法有很大改進餘地。歸根結底,香港樓房最大問題是供求失衡,既然不能短時間大量增加供應,便得從需求管理方面着手,政府現時的政策,從造地到填海,仍是空談階段,所謂遠水不救近火,何况火勢愈燒愈烈,火頭愈擴愈大。
現在讓我們先循其本,為甚麼近十年間樓房突然有大量的需求?香港本土人口增長有限,從統計數字我們看到本港結婚人口年歲愈推愈遲,嬰兒出生率愈低,這是為勢所迫的題外話。需求從何來?從業地產代理都知道,甚至一般在售樓處不難發現,說普通話的買家佔不少,筆者聲明,本人對來自內地人絕無半點不敬,來港搶購樓房是他們正常的行為。但以中國內地人均收入,比香港仍有很大距離,香港樓價已超高至不是一般市民能負擔,但內地人卻不「吝嗇」,然而內地有錢人雖多,但比例佔整體中國人口是很少數。政府發表統計數字,「香港人」的買家仍佔大部份,如果再分析,「香港人」買家之中有不少取得新身份證不久,換句話說,真正土生土長能負擔天價樓宇的是極少數。
轉轉話題,香港確實有大量住屋需求,除了每天一百五十名在深圳以家庭團聚為由「排隊過關」的新移民,這名額有時亦用不盡,以其他理由來港定居的更大數字倍於一百五十,包括工作簽證,學生,投資移民,專才計劃等每年共十多萬人,以四人需求一居住單位計算,每年需求單位共約四萬個以上,這未計本港人結婚成立新家庭所需住所,各位至此可以知道供與求的嚴重失衡,奇怪此等數字政府似乎避而不談。
回頭說來港買樓的是那些人士,每天一百五十名家庭團聚的新移民花得起錢的絕無僅有,其他的都是有辦法之人,中國大陸自改革開放以來,造就很多發大財機會,鄧小平讓小部份人先富起來,那些人有資格條件先富起來?鄧總舵主只是沒有說明,在社會主義國家,有權勢主宰一切,造成了全球社會最大的貪污國,達至無官不貪的地步,賄賂成了國情,走後門才是正道。那些不正途得來的是easy money,花費必然不計較,甚至接到一個不明來歷的電話,也可以不求證,乖乖奉上千百萬元。
香港是福地,全中國十三億人都想來,那麼,究竟那些毫不計較,多多錢都買的潛在買家有多少,粗略算鄧小平所說先富起來的小部份人,就是有權勢的八、九千萬人及家人和至愛,這解釋為甚麼多年因貪腐被捕的仍駱驛不絕,看官,香港有多少地多少樓房能滿足他們?或許現在醞釀的引渡法能有阻嚇力,這是對引渡法唯一正面的期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