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3日 星期三

羡港 感港 妒港 仇港

港疫情爆發,特區政府束手無策,內地派來專家,及大批醫護人員,本來是體驗兩地人民融洽的好機會,正如以前口邊常說的血濃於水,奈何不少人的意識形態,加上法制有別,兩地人民互相抗拒,河水是河水,井水仍然是井水,井水固然犯不得河水,河水意圖泛濫井水,亦難得逞,互諒互讓嚷了多年,早已拋諸腦後。內地疫情死灰復燃,有歸咎於香港傳上,發表仇港言論。

大陸和香港兩地人民的關係,有以下發展過程。

中國大陸未棲身强國之前,港人普遍對內地人確有自豪的優越感,上年紀的會記得早年寄郵包,舊衣物回大陸濟助親友的情况,香港小商店不少懸掛「郵包總滙」代寄郵包,有規定標準尺寸小鐵盒,內藏食物及食油,外裹以小毛巾。這時期,大陸人民千方百計,冒生命危險,偷渡來港,葬身魚腹的不知其數,此為羡港期。

鄧小平重掌政權,感到封閉的害處,逐漸開放社會,港人北上大陸漸多,無論營商或旅遊,帶給內地一片商機,改革處雛期,每有天災,港人發動捐款救災,內地人感激。

九七香港回歸後,陸港兩地生活水準仍有距離,加入世貿後,大陸同胞生活大有改善,開始富起來的有不一樣的感覺,有辦法的設法弄香港居留權和身份証,惟心中認為政府對待陸港兩地人很大不同,特別是較年輕一代,開始有嫉妒感。

中國列世界强國,可以喜歡說不便說不,年輕一代有權勢父蔭者,對外面世界看不過眼,對港人看不上眼,由於內地對消息管制,他們是體制下既得益者,接收到的訊息是自己全對,錯的責任必在對方,乏客觀因素,對港人產生惡感,仇港之言由是而生。這類被稱為小粉紅的,並不時强調上次香港金融風暴是內地送來千多億美元救港,擊退索羅斯,而沒有思考當時整個國家的儲備有多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