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齊國大饑荒,有富人施食呼喝,但有餓者不屑,寧餓死。成語「嗟來之食」出於此。]
(第二零零節)
齊大饑,黔敖為食於路1,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2,貿貿然來3。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4!來食。」揚其目而視之5,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曾子聞之曰:「微與6?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1 黔敖:富人名。
為食於路:把食物放於路旁。
2 蒙袂:以衣袖蒙蔽着臉。
輯屨:拖曳鞋子。
3 貿貿然:垂頭喪氣樣子。
4 嗟:(呼喝聲)
5 揚其目:(指餓者)瞪著眼。
從而謝焉:(指黔敖)意思是跟著道歉謝罪。
6 微與:微不足道,不必的意思。
《新序·卷七·節事七》
齊大饑,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饑者而食之,有饑者蒙袂接履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餓者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此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曾子聞之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