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3日 星期二

初哥學【三國志】卷五九•吳書十四《孫奮傳》良藥苦口 忠言逆耳

[孫奮是孫權第五子,被封齊王,太元二年(公元252),孫權病逝,太傅諸葛恪[粵音確]將他遷離長江沿岸兵家爭戰之地,孫奮不從,諸葛恪陳述形勢,並向他說了以下的話。]

(一節)(節錄)
良藥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達者能受之。

《韓非子·卷十一·外儲說左上第三十二》
夫良藥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於耳,而明主聽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良曰:「夫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夫為天下除殘賊,宜縞素為資。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藥苦口利於病』,願沛公聽樊噲言。」沛公乃還軍霸上。

《說苑·卷九·正諫》
孔子曰:「良藥苦於口,利於病;忠言逆於耳,利於行。故武王諤諤而昌,紂嘿嘿而亡,君無諤諤之臣,父無諤諤之子,兄無諤諤之弟,夫無諤諤之婦,士無諤諤之友;其亡可立而待。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夫失之,婦得之;士失之,友得之。故無亡國破家,悖父亂子,放兄棄弟,狂夫淫婦,絕交敗友。」

《孔子家語·卷四·六本第十五》
孔子曰:「藥酒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湯、武以諤諤而昌,桀、紂以唯唯而亡。君無爭臣,父無爭子,兄無爭弟,士無爭友,無其過者,未之有也。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是以國無危亡之兆,家無悖亂之惡,父子兄弟無失,而交友無絕也。」

2024年8月12日 星期一

初哥學【孔子家語】卷七《五刑解第三十》刑不上於大夫

[古代五種刑罰為墨(上刺字)、劓[粵音義](割掉鼻子)、剕[粵音fei6](刖足)、宮(割去生殖器)、大辟(砍頭)弟子問孔子為何大夫犯罪不施刑罰,孔子回答大夫犯罪也遭罷免放逐,最嚴重的遭君王賜死自盡,只是不須行刑的人動武。]

(第二節)()
冉有問於孔子曰:「先王制法,使刑不上於大夫,禮不下於庶人。然則大夫犯罪,不可以加刑,庶人之行事,不可以治於禮乎?」

《禮記·曲禮上》
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側。

《新書·卷二·階級》
故古者禮不及庶人,刑不至君子,所以厲寵臣之節也。

《漢書·卷四八·賈誼傳第十八》
故古者禮不及庶人,刑不至大夫,所以厲寵臣之節也。

2024年8月11日 星期日

初哥學【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第二》「債台高築」

[諸侯王表》列西漢二百年劉姓諸侯盛衰。此篇述戰國時期,周赧王為攻打秦國,惟軍餉不足,向國內富人舉債,但未戰而撤,借款又用罄,債主臨門,周赧王匿於宮中高臺,遂有台高之詞。]

(第一節)(節錄)
自幽、平之後1,日以陵夷2,至虖河洛之間3,分為二周4有逃責之臺5,被竊鈇之言6

1 幽、平:周幽王、周平王。

2 陵夷:山陵夷平,意由盛趨於衰微

3 至虖河洛之間(同乎)[粵音ak1]阻塞,[粵音?]崎嶇河洛指黃河和洛水。(有版本為至虖阨挢河洛之間)

4 二周:西周、東周。

5 逃責之臺(同債)之臺

6 被竊鈇之言鈇是鈇[粵音夫],古代象徵王權,此句為傳言被竊。

2024年8月8日 星期四

香港勝在有ICAC

題是以前的一句宣傳,香港好在有廉政公署。有朋友對居住的屋苑管理不滿,並認定有貪污行為,在一項公開招標過程,不損擇最低標者,準備向廉署舉報,筆者說舉報貪污先要有真憑實據,或有可以令廉署信服的理據,雖然不選最低標有可疑之處,但只此理由廉署多不受理。

在此把話題扯開,在一些金額較大的工程,確有公開招標的需要,以防私相授受,筆者工作的經驗,對審閱標書有幾方面:考慮工程的策劃時序;查核入標公司的背境聲譽和有否不良記錄;最後才是入標價錢。對一些恆常不甚特別的工程,市場標書價有其標準,亦相差不太遠,但仍有一些過高或過低的差別很大,過高的似乎有博懵成份,或跟本無意參與,只因或被邀請而已,可以不理,對標價特別低者反要有戒心,有些低至不可能相信,小心爛尾,開了頭而不能完工,然後提條件加費,結果付出較預算有很大距離,這情況在近年政府外判工程頗常見,惟公司機構不同現時的立法會,不可以快快修正通過,公司若要採法律行動,外判公司可能小本經營的有限公司,無商譽可言,官司勢必做成延阻,所以純以價低者得不一定行得通。

講回題目,很多人不明瞭廉署的運作,認為舉報後便讓他們去查,若是的話,廉署再多人手也不夠,廉署一旦認為有初步證據或肯定可疑才接受投訴,開了file後,展開工作甚多,包括向法院申請批令,還有向所有銀行索取收支記錄,長時間派人跟蹤,竊聽電話,拍攝作證供等...

過去有公司用延後利益方式行賄,高官在位時用不同辦法給予方便,退休後獲得一份高薪的工作合約,一個掛名的新職位,還供應汽車司機等,聘請的公司不一定是以前在位時有關連,可能是AB兩公司分別調換聘請受益人,這樣表面毫無利益輸送。

2024年8月7日 星期三

初哥學【禮記】《射義》君子無所爭

[孔子認為君子除了比賽,一切皆謙讓。]

(第一一節)(節錄)
孔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論語·八佾第三》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2024年8月6日 星期二

初哥學【大戴禮記】卷四•第四十九篇《曾子立事》成人之美

[記錄曾子言行, 此篇說君子處世立事之義。]

(第十六節)
君子不先人以惡,不疑人以不信;不說人之過,成人之美;存往者,在來者1,朝有過,夕改,則與之;夕有過,朝改,則與之。

1  存往者 在來者:意思是不計較過往,在乎於未來。

論語·顏淵第十二》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2024年8月5日 星期一

初哥學【戰國策】 卷二五•魏策四 《魏王欲攻邯鄲》「南轅北轍」

[魏王欲攻趙國都城邯鄲,臣季梁往見魏王,說了以下的故事,喻魏王走錯方向。成語「南轅北轍」源出於此。轅是大車前側的木條,套着拖車的牲畜,轍是車駛過的痕跡,成語形容背道而馳。]

魏王欲攻邯鄲1,季梁聞之2,中道而反3,衣焦不申4,頭塵不去,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5,方北面而持其駕6,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7?』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8。』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9。』『此是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於天下10。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11,王之動愈數12,而離王愈遠耳13。猶至楚而北行也。」

1  魏王魏國君王魏

2  季梁魏國臣子。

3  中道而反:中途折返。

4   衣焦不申:衣服()張。

5  大行:大路,又說太行

6  方北面:面方向北行。
持其駕:駕着車。

7  將奚為北面:為何是北面方向。

8  吾用多:我的盤川(隨身旅費)多。

9  吾御者善:我的駕御人有善長技術。

10 舉欲信於天下:此舉欲信於天下

11 以廣地尊名:以擴充領土而得尊譽。

12 王之動愈數:王之此行動愈多次數。

13 離王愈遠:離王之稱霸天下愈遠

〈上元後三日芷堂過訪草堂次日夢樓亦至皆未有夙約也喜而有作〉清·趙翼
鵲噪晴檐信有因 南轅北轍聚茲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