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署棄用多年的日本名牌子運動鞋,為其部門購買另一不出名的牌子,一般稱雜牌,相信是內地製造,常理猜度,價錢應該相比以前用的日本名牌廉宜,但筆者不敢肯定,因為有發生不久的購買飲水事件,有報導謂內地的不見經傳及懷疑有問題的牌子較一向購買的港產名牌還要貴。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初期,貨品抄襲外國名牌甚普遍,連牌子也無忌憚盜用。筆者有次與一伙朋友經羅湖城回港,行過一店,擺放各種名牌運動鞋,朋友爭相購買,議價由一百二十元減至六十元,筆者趁高興,管它耐用與否,只數十元,也買了一對,後來在港發現同一款的正牌售五百元。星期天外出,穿着該廉價名牌波鞋,不多久,鞋錚底脫落,把它拾起再行,不多遠,整塊鞋底也脫落,於是蹣跚地走,後來回家,準備用超能膠黐貼,惟發現鞋面的布也撕裂,報廢了,六十元穿了不到一天。
隨着內地製造業技術進步,不少冒牌貨表面上幾可亂真,稱之為A貨。
再說七零年代後期,內地還未改革開放,筆者在韓國,有朋友帶往他的工廠,是專門替外國名牌公司製造手袋錢包,他送給我一個英國D牌子的銀包,那時在香港售價近千元(現在售三千多元) ,筆者不好意思接受,他說不打緊,送給我的不是正牌貨,我說看不出來,整個皮包連皮上凹印的牌子無異樣,他說,皮包與正牌貨一樣的原料同樣製造,然後打開銀包,指着內面一塊絹說,正牌的印上多個牌子圖案,模倣的不容易造出來,而我這個沒有牌子圖案印上。還有,他說,印有牌子圖案的絹是外國公司配給,有數量記錄。
別以為在大公司不會買到冒牌貨,多年前,銅鑼灣松板屋被發現售賣冒名牌手袋,經警方調查後,原來問題出自公司的買手,後來他被拘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