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字元直,原名福,為劉備謀士,其母被曹操擄去,被迫改投曹操,惟答應劉備終生不獻曹操一計,並推薦相交甚篤之孔明。後人有歇後語「除庶進曹營 ﹣不發一言」,又有云「身在曹營心在漢」一語,亦謂「方寸大亂」來形容心緒受擾時變得手足無措。]
(第四節)(節錄)
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徐庶,字元直,原名福,為劉備謀士,其母被曹操擄去,被迫改投曹操,惟答應劉備終生不獻曹操一計,並推薦相交甚篤之孔明。後人有歇後語「除庶進曹營 ﹣不發一言」,又有云「身在曹營心在漢」一語,亦謂「方寸大亂」來形容心緒受擾時變得手足無措。]
(第四節)(節錄)
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筆者母親山墳重建完成,一星期天與家人前往拜祭,在筲箕灣市集買了鮮花,見多輛的士在路旁等客,我們準備上車,司機先問目的地,我們告訴往柴灣,他即時拒絕,我們說不塞車,清明節已過了多個星期,但他仍然耍手,我們只有放棄,沒有想到投訴。筆者亦發覺不知何時開始不少原本載五乘客的車改了四人,同樣是大車。再後來,我們電話找網約車,司機並等待回程送往酒樓午膳。
的士業因網約車事件欲向政府「發圍」,形勢不成功,中央亦已表態向網約車開綠燈。網約車對的士業有頗大影響,的士業的營運多年受人詬病,主要是司機良莠不齊,缺乏架構管理,而網約車需未正式經政府批准,但已表現有自律的制度。
經營的士業者看不通時勢,在電子網絡時代,多個行業均受影響,營運者不與時並進,必受淘汰,受影響的包括規模大如電視台,相信現在再難有觀眾趕回家準時追看電視節目。雖有業界付高價「炒買」了的士牌,惟是一本通書看到老,過往的「好日子」不再,不懂急流勇退。
[上古堯帝讓天下予許由,許由不受而退隱。商末時期,伯夷、叔齊兄弟推位而逃,後周武王平殷,天下歸附周朝,伯夷叔齊恥不食周粟,作以下一首歌,遂餓死於首陽山。]
(第三節)(節錄)
其辭曰:「登彼西山兮1,采其薇矣2。以暴易暴兮3,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1 西山:首陽山。
2 采其薇:採薇而食。
3 以暴易暴:指周武王之暴易殷紂王之暴。
[公元前589年,齊國軍攻打魯、衛二國,晉國派兵救援,大敗齊軍,乘勝追擊,攻入齊國,齊國君齊傾公派上卿獻禮求和,晉國人反要齊國君的母親為人質,齊上卿說了以下的話,晉將結果接受和議。]
(節錄)
子又不許,請收合餘燼1,背城借一2,敝邑之幸3,亦云從也4。況其不幸,敢不唯命是聽。
1 請收合餘燼:請(讓我)收拾殘兵。
2 背城借一:背靠城池作最後一戰。
3 敝邑之幸:敝邑有幸(戰勝) 。
4 亦云從也:亦依從(貴國)
[不同版本卦辭爻辭不盡同,解釋大有差異。]
離下坤上 (地火明夷)
卦辭:利艱貞。
[明夷卦象徵光明被遮蔽,失意也。若知艱難,行正道,有利。]
━ ━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後入于地。
━ ━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
━ ━ 六四: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出于門庭。
━━━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
━ ━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馬壯,吉。
━━━ 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爻的發展從底部‘初’開始解說起)
上六爻:不明朗,初登天,後入土。
六五爻:箕子之失意,利(堅持)正道。(箕子是商代末暴君紂王的叔父,見紂王用象箸(象牙筷子) 而覺恐怖。
六四爻:入其心腹,獲其心意,出走而去。
九三爻:失意於南方狩獵,得大獸,不可疾急於正道。
六二爻:失意,(夷通痍 創傷)左大腿受創,用壯馬拯救(跑得快之意),吉祥。
初九爻:失意於飛行(明夷有解為鵜鹕[粵音題胡、鳥名],垂其翼。君子出行,三日不食,有所往為,主人有(責)言。
[古代有多種射禮,主持者分別數次叫出不同合乎射者條件,每次均不少人離去,以下是最後所說,所餘留下無幾矣。]
(第七節)(節錄)
序點又揚觶而語曰1:「好學不倦,好禮不變,旄期稱道不亂2,者不3?在此位也4。」
1 序點:人名。
觶:[粵音至]
用作盛酒之號角。
2 旄:(同耄) 八、九十歲老人。
3 者不?:有這的人?
4 在此位也:請留原位。
高官有新猷,方便北車南下,發明「一泊兩食」,她讀泊為撲音,港人習慣引用英文Park而說「拍車」,泊的另一發音為湖泊的博音。
醉眼不懂咬文嚼字,更不懂「一泊兩食」何解,只曾見於日本溫泉區的旅館廣告「一泊二食」,聽完高官在新聞報導解說她的「一泊兩食」概念,醉眼領悟力低,問朋友,原來和醉眼一樣的聽不明。醉眼當初聽到「一撲兩食」,即聯想旅客如狼虎飛撲吞嚥之象,對香港餐飲業打下強心針。
際此,名都酒樓宣佈結業,物業買主為科技大學,醉眼忽有奇想,不敢說挽救香港經濟,因從來都無聽到高官說經濟衰落,還道是大好形勢,註冊公司大增長,醉眼建議科技大學用新址設立飲食文化科,原址是酒樓,十分因利成便,近來多間酒樓食肆結業,請名廚當講師,甚至委任教授,很多人才,不用搶,如果香港不珍惜這些人才,恐怕給其它地方搶去。還有,由科技大學開辦飲食文化科目,可以直接聽取高官意見,如咖啡溝果汁,當然不限於咖啡,又可以用普洱茶或鐵觀音,果汁亦有無數品種,循環百搭,種類肯定多過易經八八六十四卦,港人好新鮮感,只是飲品一類足以吸引顧客不斷回頭試新。有高官亦意云酒樓失敗原因之一是沒有鐵板燒,此語實不確,名都酒樓一向有推車仔當着顧客面前煎蘿蔔糕,或許,需多些創意,例如生煎忌廉蛋糕之類,代替傳統的生煎飽。
古語云「民以食為天」,醉眼更建議特區政府成立新部門,或名為‘食藝文化管理局’,香港曾自詡美食之都的盛譽,在政府帶領下,科技大學之名又響噹噹,新學府定可媲美或更勝簿扶林道的廚藝學院。又最近新聞報導,香港教育事業已升至世界第二,取代歐美名學府不遠矣,將來甚麼普林斯頓、麻省理工、哈佛、史丹福、耶魯、牛津、劍橋、帝國學院等通通行埋一邊。
最後說回「一泊兩食」,醉眼又想起叻仔食兩家茶禮,為政者深明此道,但忠告一句,鬥爭風氣下,提防「一拍兩散」。
[夏朝時代,掌管星辰運行的羲和(羲氏與和氏)沉緬淫亂,廢時亂日,夏帝仲康命胤侯討伐,胤侯寫了《胤征》鼓勵軍士,有以下句子。](此篇只見於《古文尚書》,《今文尚書》無此篇,有說此篇是偽古文。)
1 崑岡:即崑山,盛產美玉。
[孟子認為無論生命長短,人應修身養性待天命,即後人所說的「安身立命」,亦是現代人說的「勤用功 等運到」也。]
(第一章)
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壽不貳1,修身以俟之2,所以立命也。」
1 殀壽不貳:不貳,不疑,無二心也,生命長短也一樣(態度) 。
2 修身以俟之:修身以待(天命) 。
《呂氏春秋·卷十三·有始覽第一·諭大》
故曰:『天下大亂,無有安國;一國盡亂,無有安家;一家皆亂,無有安身』,此之謂也。
[古人籲接受新事物改革]
湯之盤銘曰1:「茍日新2,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3:「作新民4。」《詩》曰:「周雖舊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5。
1 湯:商湯(即成湯)
盤銘:洗濯盆具刻銘。
2 茍日新 日日新,又日新:喻洗濯其心去其惡以自新。
3 康誥:《尚書·周書·康誥》
4 作新民:自新之民,棄舊圖新之意。
5 無所不用其極:無處不追求完善。(今人借此句來形用不擇手段的貶義詞)
[孔子認為自己對事物不是全知,要很努力得多方面了解才認識。]
(第八章)
子曰:「吾有知乎哉1?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2,空空如也3,我叩其兩端而竭焉4。」
1 吾有知乎哉:我有知識乎?
2 鄙夫:鄙俗或見識淺薄之人。
3 空空如也:同悾悾,解無知、空虛、呆傻而誠懇。
4 叩其兩端而竭:形容抓住端倪而竭力,意思是極力徹底了解前因後果和來龍去脈。
很多很多年前的多個夢想,不少已現實中發生了。
以前往外地旅遊或公幹數天以上,均拖着大行李箱,廣東話叫行李喼,喼的底部有四個小輪子,拖拉時容易側跌,我當時想,若改為兩個大輪子在行李喼的一端,拖動時拉起另一端,則暢順得多。
隨着電子科技進步,我認為可以在行李喼安裝感應器,透過驅動輪子使自動隨着自己身邊行走,不需拖拉,另一端只需在衣服上挾上一個很小的開關感應器,若行李喼距離超過某範圍,兩端均會發出聲響和亮閃燈。這警示裝置亦可用於大人與小孩,防止小孩走失。
我還有一發明構思,新的無裂縫門鉸設計,避免小孩被挾手指意外,這可成樓宇裝修賣點。
《竇娥冤》原名《感天動地竇娥冤》
[取材自西漢時期民間故事《東海孝婦》,反影官場貪官污吏,竇娥被冤枉殺人,處死後突降大雪,六月飛霜掩其屍,她問斬前向上天發下三個願,包括她的罪是被屈的,則該地三年旱災,後來一一實現,冤魂然後揭發冤情,案情得獲平反,壞人被嚴懲。《竇娥冤》共四折,以下是當年枉判的貪官受審問其中的話。後人以「寸草不生」來形容災劫後的蕭條情況。]
古代傳說,龍門為於山西省河津市黃河峽谷,有說河南省洛陽龍門石窟,每年春天,鯉魚逆流而上,要衝上瀑布才能到達龍門,古人相信能躍上龍門的能化為龍升天。後人以「一登龍門 聲價十倍」來形容升官及飛黃騰達。
春秋時期,秦晉是兩相連大國,為鞏固雙方關係,公元前656年前,晉獻公把大女兒嫁給秦穆公,是為穆姬,此為秦晉第一次結姻親關係。晉獻公晚年寵幸驪姬,殺死太子奚申生,另外兩兒子重耳和夷吾逃亡,改立驪姬所生的奚齊為太子。公元前651年前,晉獻公病逝,太子奚齊被殺,夷吾找秦穆公,以割讓某些地區為酬,協助他回國繼位,是為晉惠公,然而他不守承諾割讓,惟秦穆公也不追究。公元前647年前,晉國發生饑荒,晉惠公請秦穆公幫助,秦穆公亦運送糧食給晉國,次年,秦國糧食失收,晉國拒絕回報,還派兵攻打秦國,過了兩年,晉國戰敗,晉惠公被俘,惟穆姬為弟求情,秦穆公放了晉惠公回國,晉惠公始實行以前承諾割地,還把太子圉[粵音予]和女兒送往秦國作人質保証。秦穆公認為太子圉將成晉國國君,把女兒懷嬴[粵音形]嫁給他,秦晉兩國再結姻親。公元前638年前,晉惠公患病,太子圉獨自偷偷回晉國,次年,晉惠公逝世,太子圉繼位,是為晉懷公,但其後弄至朝廷不安,政局動盪,秦穆公改為扶持他的兄長重耳,並把女兒懷嬴改嫁他,還把四位宗女許配,這是秦晉第三次結姻親關係。公元前636年前,重耳得秦穆公出兵協助,回國殺了其弟晉懷公,自立為晉文公。此後,秦晉兩國交好,後人遂以「秦晉之好」來形容婚姻關係。
元·喬孟符《玉簫女·第三折》
末將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晉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