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堯帝讓天下予許由,許由不受而退隱。商末時期,伯夷、叔齊兄弟推位而逃,後周武王平殷,天下歸附周朝,伯夷叔齊恥不食周粟,作以下一首歌,遂餓死於首陽山。]
(第三節)(節錄)
其辭曰:「登彼西山兮1,采其薇矣2。以暴易暴兮3,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1 西山:首陽山。
2 采其薇:採薇而食。
3 以暴易暴:指周武王之暴易殷紂王之暴。
[上古堯帝讓天下予許由,許由不受而退隱。商末時期,伯夷、叔齊兄弟推位而逃,後周武王平殷,天下歸附周朝,伯夷叔齊恥不食周粟,作以下一首歌,遂餓死於首陽山。]
(第三節)(節錄)
其辭曰:「登彼西山兮1,采其薇矣2。以暴易暴兮3,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1 西山:首陽山。
2 采其薇:採薇而食。
3 以暴易暴:指周武王之暴易殷紂王之暴。
[公元前589年,齊國軍攻打魯、衛二國,晉國派兵救援,大敗齊軍,乘勝追擊,攻入齊國,齊國君齊傾公派上卿獻禮求和,晉國人反要齊國君的母親為人質,齊上卿說了以下的話,晉將結果接受和議。]
(節錄)
子又不許,請收合餘燼1,背城借一2,敝邑之幸3,亦云從也4。況其不幸,敢不唯命是聽。
1 請收合餘燼:請(讓我)收拾殘兵。
2 背城借一:背靠城池作最後一戰。
3 敝邑之幸:敝邑有幸(戰勝) 。
4 亦云從也:亦依從(貴國)
[不同版本卦辭爻辭不盡同,解釋大有差異。]
離下坤上 (地火明夷)
卦辭:利艱貞。
[明夷卦象徵光明被遮蔽,失意也。若知艱難,行正道,有利。]
━ ━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後入于地。
━ ━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
━ ━ 六四: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出于門庭。
━━━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
━ ━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馬壯,吉。
━━━ 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爻的發展從底部‘初’開始解說起)
上六爻:不明朗,初登天,後入土。
六五爻:箕子之失意,利(堅持)正道。(箕子是商代末暴君紂王的叔父,見紂王用象箸(象牙筷子) 而覺恐怖。
六四爻:入其心腹,獲其心意,出走而去。
九三爻:失意於南方狩獵,得大獸,不可疾急於正道。
六二爻:失意,(夷通痍 創傷)左大腿受創,用壯馬拯救(跑得快之意),吉祥。
初九爻:失意於飛行(明夷有解為鵜鹕[粵音題胡、鳥名],垂其翼。君子出行,三日不食,有所往為,主人有(責)言。
[古代有多種射禮,主持者分別數次叫出不同合乎射者條件,每次均不少人離去,以下是最後所說,所餘留下無幾矣。]
(第七節)(節錄)
序點又揚觶而語曰1:「好學不倦,好禮不變,旄期稱道不亂2,者不3?在此位也4。」
1 序點:人名。
觶:[粵音至]
用作盛酒之號角。
2 旄:(同耄) 八、九十歲老人。
3 者不?:有這的人?
4 在此位也:請留原位。
高官有新猷,方便北車南下,發明「一泊兩食」,她讀泊為撲音,港人習慣引用英文Park而說「拍車」,泊的另一發音為湖泊的博音。
醉眼不懂咬文嚼字,更不懂「一泊兩食」何解,只曾見於日本溫泉區的旅館廣告「一泊二食」,聽完高官在新聞報導解說她的「一泊兩食」概念,醉眼領悟力低,問朋友,原來和醉眼一樣的聽不明。醉眼當初聽到「一撲兩食」,即聯想旅客如狼虎飛撲吞嚥之象,對香港餐飲業打下強心針。
際此,名都酒樓宣佈結業,物業買主為科技大學,醉眼忽有奇想,不敢說挽救香港經濟,因從來都無聽到高官說經濟衰落,還道是大好形勢,註冊公司大增長,醉眼建議科技大學用新址設立飲食文化科,原址是酒樓,十分因利成便,近來多間酒樓食肆結業,請名廚當講師,甚至委任教授,很多人才,不用搶,如果香港不珍惜這些人才,恐怕給其它地方搶去。還有,由科技大學開辦飲食文化科目,可以直接聽取高官意見,如咖啡溝果汁,當然不限於咖啡,又可以用普洱茶或鐵觀音,果汁亦有無數品種,循環百搭,種類肯定多過易經八八六十四卦,港人好新鮮感,只是飲品一類足以吸引顧客不斷回頭試新。有高官亦意云酒樓失敗原因之一是沒有鐵板燒,此語實不確,名都酒樓一向有推車仔當着顧客面前煎蘿蔔糕,或許,需多些創意,例如生煎忌廉蛋糕之類,代替傳統的生煎飽。
古語云「民以食為天」,醉眼更建議特區政府成立新部門,或名為‘食藝文化管理局’,香港曾自詡美食之都的盛譽,在政府帶領下,科技大學之名又響噹噹,新學府定可媲美或更勝簿扶林道的廚藝學院。又最近新聞報導,香港教育事業已升至世界第二,取代歐美名學府不遠矣,將來甚麼普林斯頓、麻省理工、哈佛、史丹福、耶魯、牛津、劍橋、帝國學院等通通行埋一邊。
最後說回「一泊兩食」,醉眼又想起叻仔食兩家茶禮,為政者深明此道,但忠告一句,鬥爭風氣下,提防「一拍兩散」。
[夏朝時代,掌管星辰運行的羲和(羲氏與和氏)沉緬淫亂,廢時亂日,夏帝仲康命胤侯討伐,胤侯寫了《胤征》鼓勵軍士,有以下句子。](此篇只見於《古文尚書》,《今文尚書》無此篇,有說此篇是偽古文。)
1 崑岡:即崑山,盛產美玉。
[孟子認為無論生命長短,人應修身養性待天命,即後人所說的「安身立命」,亦是現代人說的「勤用功 等運到」也。]
(第一章)
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壽不貳1,修身以俟之2,所以立命也。」
1 殀壽不貳:不貳,不疑,無二心也,生命長短也一樣(態度) 。
2 修身以俟之:修身以待(天命) 。
《呂氏春秋·卷十三·有始覽第一·諭大》
故曰:『天下大亂,無有安國;一國盡亂,無有安家;一家皆亂,無有安身』,此之謂也。
[古人籲接受新事物改革]
湯之盤銘曰1:「茍日新2,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3:「作新民4。」《詩》曰:「周雖舊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5。
1 湯:商湯(即成湯)
盤銘:洗濯盆具刻銘。
2 茍日新 日日新,又日新:喻洗濯其心去其惡以自新。
3 康誥:《尚書·周書·康誥》
4 作新民:自新之民,棄舊圖新之意。
5 無所不用其極:無處不追求完善。(今人借此句來形用不擇手段的貶義詞)
[孔子認為自己對事物不是全知,要很努力得多方面了解才認識。]
(第八章)
子曰:「吾有知乎哉1?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2,空空如也3,我叩其兩端而竭焉4。」
1 吾有知乎哉:我有知識乎?
2 鄙夫:鄙俗或見識淺薄之人。
3 空空如也:同悾悾,解無知、空虛、呆傻而誠懇。
4 叩其兩端而竭:形容抓住端倪而竭力,意思是極力徹底了解前因後果和來龍去脈。
很多很多年前的多個夢想,不少已現實中發生了。
以前往外地旅遊或公幹數天以上,均拖着大行李箱,廣東話叫行李喼,喼的底部有四個小輪子,拖拉時容易側跌,我當時想,若改為兩個大輪子在行李喼的一端,拖動時拉起另一端,則暢順得多。
隨着電子科技進步,我認為可以在行李喼安裝感應器,透過驅動輪子使自動隨着自己身邊行走,不需拖拉,另一端只需在衣服上挾上一個很小的開關感應器,若行李喼距離超過某範圍,兩端均會發出聲響和亮閃燈。這警示裝置亦可用於大人與小孩,防止小孩走失。
我還有一發明構思,新的無裂縫門鉸設計,避免小孩被挾手指意外,這可成樓宇裝修賣點。
《竇娥冤》原名《感天動地竇娥冤》
[取材自西漢時期民間故事《東海孝婦》,反影官場貪官污吏,竇娥被冤枉殺人,處死後突降大雪,六月飛霜掩其屍,她問斬前向上天發下三個願,包括她的罪是被屈的,則該地三年旱災,後來一一實現,冤魂然後揭發冤情,案情得獲平反,壞人被嚴懲。《竇娥冤》共四折,以下是當年枉判的貪官受審問其中的話。後人以「寸草不生」來形容災劫後的蕭條情況。]
古代傳說,龍門為於山西省河津市黃河峽谷,有說河南省洛陽龍門石窟,每年春天,鯉魚逆流而上,要衝上瀑布才能到達龍門,古人相信能躍上龍門的能化為龍升天。後人以「一登龍門 聲價十倍」來形容升官及飛黃騰達。
春秋時期,秦晉是兩相連大國,為鞏固雙方關係,公元前656年前,晉獻公把大女兒嫁給秦穆公,是為穆姬,此為秦晉第一次結姻親關係。晉獻公晚年寵幸驪姬,殺死太子奚申生,另外兩兒子重耳和夷吾逃亡,改立驪姬所生的奚齊為太子。公元前651年前,晉獻公病逝,太子奚齊被殺,夷吾找秦穆公,以割讓某些地區為酬,協助他回國繼位,是為晉惠公,然而他不守承諾割讓,惟秦穆公也不追究。公元前647年前,晉國發生饑荒,晉惠公請秦穆公幫助,秦穆公亦運送糧食給晉國,次年,秦國糧食失收,晉國拒絕回報,還派兵攻打秦國,過了兩年,晉國戰敗,晉惠公被俘,惟穆姬為弟求情,秦穆公放了晉惠公回國,晉惠公始實行以前承諾割地,還把太子圉[粵音予]和女兒送往秦國作人質保証。秦穆公認為太子圉將成晉國國君,把女兒懷嬴[粵音形]嫁給他,秦晉兩國再結姻親。公元前638年前,晉惠公患病,太子圉獨自偷偷回晉國,次年,晉惠公逝世,太子圉繼位,是為晉懷公,但其後弄至朝廷不安,政局動盪,秦穆公改為扶持他的兄長重耳,並把女兒懷嬴改嫁他,還把四位宗女許配,這是秦晉第三次結姻親關係。公元前636年前,重耳得秦穆公出兵協助,回國殺了其弟晉懷公,自立為晉文公。此後,秦晉兩國交好,後人遂以「秦晉之好」來形容婚姻關係。
元·喬孟符《玉簫女·第三折》
末將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晉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
醉眼近年努力學習中國語文,古文詩詞歌賦不下千百篇段可以一字不漏背誦,但受標題幾個字困擾了幾年,千百思也不得其解,多番請教高明,不果。
醉眼以有限的知識,嘗試作解。
每個人活着都有不同抱負目標,但人生最終結果就是死亡,所以大家以死亡為目標。
醉眼每次六合彩有金多寶彩金時均下注,最高的一次目標是獨得一億九千萬元,但每次結果都是血本無歸,安慰獎也無,故亦以輸清光為目標。
不過坊間有解釋,以射箭為喻,無論箭落在何處,這是結果,無置疑,只要在箭頭落處畫上紅心,即成命中目標,以末為本,以果成因,然後視之謂百發百中,神人也。
因此,各位遭遇困難時,結果事與願違,應學習「以結果為目標」思維,噢,這就是我的目標,中完又中,預測準過諸葛孔明,靈過先知模罕默德,真乃從心所欲,立不敗之地也。
[三國時期,魏國曹植寫了一首《龜賦》給文書官陳琳看,他看了然後回書《答東阿王牋》盛讚。詞語「當機立斷」源出於此。]
(節錄)
君侯體高世之才,秉青蓱1、干將之器2,拂鐘無聲3,應機立斷。
1 青蓱:(同青萍)傳說的名劍。
2 干將:春秋時期善鑄劍的人。
3 拂鐘無聲:形容劍削鐵如泥,削銅鐘而無聲。
明·余繼登《邑侯馬瑞河交獎敘》
虎藉狐以威威行而百獸畏矣,是故其威內扶者,不怒而民畏;當機立斷者,不勞而成功。
李昂(公元809-840年)
柳公權(公元778-865年)
[唐文宗開成三年(公元838年) ,唐文宗李昂作首兩句,五位學士續寫,唐文宗選取柳公權。]
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李昂)
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柳公權)
[晉安帝義熙四年(公元408年),詩人於尋陽城附近的舊宅失火,暫居於門前舫舟,兩年後,搬到尋陽城外的南村,寫下《移居》二首,時四十六歲。]
昔欲居南村,非爲卜其宅。1
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2
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3
弊廬何必廣,取足蔽牀蓆。4
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5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6
1 卜其宅:卜問選宅。
《春秋左傳·昭公三年》非宅是卜 唯鄰是卜
2 素心人:素樸心的人。
數晨夕:意相處於朝夕。
3 茲役:此事,指搬家。
4 弊:(通敝)
5 鄰曲:鄰居。
抗言:高談直言。
6 疑義相與析:疑難文義互相研析。
[樹無花開,剪綵貼之,製做假象,改變形態,使顯強大。]
借局布勢,力小勢大。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也1。
1《易經·第五十三卦·漸卦·上九爻》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吉。:鴻雁漸飛到山頭,其羽毛可用作禮儀(裝飾) ,吉祥。
侵侵2.0版登場後,大演變法,各國無論親美反美,內在美或外在美者,均難以捉摸,搏奕最怕對手無路捉。朝令使人措手不及,夕改(甚至午改)令人摸不着頭腦,變法之速與轉變之大,中國秦代商鞅望塵莫及,不過商鞅斃於自己所作之法。
美國向來是移民國家,眾多不同種族,世紀以來有視為金山之地,長久以來,世界不少富人和有權勢者,皆千方百計以美國為最終移居地,子女赴美求學為首選。侵侵或看準此點,突然宣佈禁止中國大陸留學生入境,此多年來的中國學生留美慣性安排,即起從有變無,誰能想到?猜度侵侵之意,知道中國權貴送子女往美者不知其數,某些角度來看,對個人來說,這較商品制裁和關稅加幅還更重要,故侵侵以此不為外人道之已先設條件為談判籌碼,換來稀土輸入,立即應驗,這或可解釋為甚麼貿易談判仍維持中美關稅分別是10對55%的大比率差異。這是有人的猜度,是耶非耶?誰能肯定是或非?各自信與否,無答案。再說稀土,醉眼孤陋寡聞,幾年前未有聞此物,現在忽然成搶手貨,大國必需者,又有說稀土之為物,世界很多地方也有,包括美帝,只是開採造成環境污染,故大多不為之,亦是耶非耶?有人咁講,醉眼咁聽已。
[唐三藏師徒來到荊棘嶺,三藏被一老者施法攝去,來到一處又見三老者,四老請唐三藏會友論詩,對了數首詩,其後到一石屋名木仙庵,有仙女名杏仙,也與唐僧對詩,漸漸親近,低聲語唐僧莫負良宵,三藏直呼莫以美人局騙他,有鬼兒隨即以下罵道。後來唐僧三徒聞呼來救,並發現他們全是樹精。]
1 孤直公:(四老之一名)
[徐守信 (公元1032-1108年),宋英宗治平年間,遇異人授道,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年)賜號「虛晉沖和先生」,被稱徐神翁。]
(第十三節)
徐神翁曰:「積善逢善,積惡逢惡。仔細思量,天地不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還不報,時辰未到。平生作善天加善,若是愚頑受禍殃。善惡到頭終有報,高飛遠走也難藏。行藏虛實自家知,禍福因由更問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閒中檢點平生事,靜裏思量日所為。常把一心行正道,自然天地不相虧。」
[此回說孔融被曹操圍困於北海,幸得劉備,關雲長和張飛來解困,又呂布於濮陽擊退曹操之軍。以下是孔融小時的聰明才智逸事。]
少頃,太中大夫陳煒至。膺指融曰:「此奇童也。」煒曰:「小時聰明,大時未必聰明。」融即應聲曰:「如君所言,幼時必聰明者。」
1 通家:相好家庭。
2 累世通家:世代相好家庭。
[開封府排軍王慶,父親是東京大富戶,前曾強謀得別人一塊風水陰地,生下王慶,王慶長大好色,一天往廟進香,欲勾搭朝廷宰相蔡京孫媳婦,被董虞候劈臉一掌打去,王慶以下叫道。其後王慶造反,朝廷下旨時已歸附的宋江等人征討王慶。「癩蝦蟆想喫天鵝肉」後來被形容不自量力的人欲想高攀得到可望不可即的目標。]
1 則聲:造聲。
2 噀一口唾:[噀粵音巽] 吐口沬。
很多很多年前的多個夢想,不少已現實中發生了。
還是開始有個人電腦PC的年代,公司只有主管級的職員才獲配給一座龐然巨物,那時用的是IBM 80286,容量是64K,未有視窗(Window),軟件是分別放進不同的floppy-disk運行做不同的工作,如打字用Words,計算表用Lotus 1-2-3(現在是Excel),沒有滑鼠(mouse) ,全要按鍵盤,記不起那時有沒有Function key。
我那時的夢想是,設計電子餐廳,每張餐桌上有簡單的小鍵盤,顧客可自行輸入食物代號,顯示於小螢幕,電腦下單直達廚房,同時記錄於收銀處。現在,顧客用手機掃QR code,隨即屏幕圖文顯示,自選食物,並可有所選擇,如辣與不辣。那個年代,信用咭被盜用時有發生,我當時想,何不設計碌咭機,可以在顧客的餐桌上聯線,信用咭不需拿走。現在,不少食肆已用流動的無線碌咭機,亦有自助式付款。
(未完)
三寸之舌
公元前257年,秦國攻打趙國,首都邯鄲被圍,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求援,聯合抗秦。平原君挑選了十九人,再有一名叫毛遂的自薦加入為說客。到了楚國,平原君未能說服楚王,但楚王見毛遂義正詞嚴,遂答應訂立盟約。回國後,平原君讚毛遂口才了得,三寸之舌,比百萬軍力還強。後人更說「三寸不爛之舌」。
孟母三遷
孟子名軻(公元前372〜前289年),鄒國人,被譽亞聖,三歲喪父,母管教嚴,恐孟子幼時學得不正,遂有三遷故事,第一次是住近郊靠墓地,孟子模仿辦理葬禮儀式,第二次遷離市集,因孟子學肉販子賣肉,第三次搬近學校,孟子每天學老師所教導。有一次,孟子懶惰,孟母拿起剪刀,把正在織的一匹布剪斷,訓斥說學問就像織布,一旦斷了,就前功盡費,孟子以後認真鑽研學問,成為一代偉大儒人。
合縱連橫(合從連衡)
戰國七雄是齊、楚、燕、韓、趙、魏、秦。
合縱是合眾弱以攻一強,秦國位西方,其餘六國處東面,六國土地南北相連,稱為合縱。
周顯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魏將公孫衍發動魏、韓、燕、趙、中山五國聯合抗秦。
蘇秦,洛陽人,曾師縱橫家鬼谷子,讀書時疲倦,用錐刺大腿保持清醒,後來成了著名的合縱家。蘇秦發動合縱,會合燕、韓、魏、趙等五國軍隊,於周赧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7年)聯合攻秦,秦被迫割地給魏、趙以求和。
蘇秦後再游說齊、楚、燕、韓、趙、魏等六國合縱結盟,共同對付秦威脅。
連橫,事一強以攻眾弱,秦國自西而東橫向締結各國,故稱連橫。
秦國張儀亦分別游說六國結盟,其後遠交近攻,六國逐一被消滅,秦國統一天下。
四分五裂
張儀為秦國連橫之事,游說魏襄王歸順秦國,解說魏國土東南西北分別與齊楚韓趙相連,不合則受諸國攻打,國家將破,此所謂四分五裂之道也。
「完璧歸趙」
公元前283年,趙王取得楚國一塊稀世寶玉,秦國昭襄王欲以十五座城池交換,趙王拿不定主意,因恐秦國軍力強,有人引進藺相如獻計。及後藺相如奉璧予秦王,秦王愛不釋手,並沒有以城池交換之意,藺托辭向秦王說璧有瑕疵,迅速拿回璧玉,退奔大柱旁,表示秦王食言,自己以頭碎璧,同歸於盡,秦王假答應,藺相如心裡不相信,要求秦王齋戒五天才正式奉上,暗中遣隨從攜璧回趙國,最終秦王沒有割讓十五座城池換取璧玉。
三閭大夫屈原
屈原,楚國人,創立楚辭詩體,楚懷王時任三閭大夫,被奸人中傷,流放漢北,公元前304年,回都城郢都,力勸懷王不可會秦,懷王不聽,被扣及客死秦國,楚襄王繼位,再流放屈原漢江以南,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投汨羅江而死,時五月五日,後人以此日記念這偉大詩人。
亡羊補牢
楚頃襄王(楚襄王,公元前329﹣263年)不理國事,大臣莊辛勸諫不遂去國,秦國乘機佔領楚都,楚王派人請回莊辛,莊辛說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債台高築」
周赧王(公元前?~前256年)為攻打秦國,惟軍餉不足,向國內富人舉債,但未戰而撤,借款又用罄,債主臨門,周赧王匿於宮中高臺,遂有「債台高築」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