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記述言談。此則寫述孔融十歲時,隨父到洛陽,到訪司隸校尉(掌管監察京師及各郡百官)李膺、字元禮,融對門吏曰是李府君之親戚,入門坐下,李元禮問是甚麼親戚關係,融答自己祖先是孔子(融是第二十世孫),曾拜李府君的祖先老子(名李耳)為師,所以大家是世代相交,各人皆認為小孩所說不尋常,大夫陳韙[粵音韋]說了下面的話,而孔融的回應使他難為情。
(第三則)(節錄)
韙曰1:「小時了了2,大未必佳!」文舉曰3:「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4。
1 韙:陳韙[粵音韋]。《後漢書》陳煒
2 了了:形容聰明伶俐。
3 文舉:孔融,字文舉。
4 踧踖:[粵音促即]侷促不安。
《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劉皇叔北海救孔融 呂溫侯濮陽破曹操》
卻說北海孔融,字文舉,魯國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孫,泰山都尉孔宙之子。自小聰明。年十歲時,往謁河南尹李膺,閽人難之,融曰:「我係李相通家。」及入見,膺問曰:「汝祖與吾祖何親?」融曰:「昔孔子曾問禮於老子,融與君豈非累世通家?」膺大奇之。
少頃,太中大夫陳煒至。膺指融曰:「此奇童也。」煒曰:「小時聰明,大時未必聰明。」融即應聲曰:「如君所言,幼時必聰明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