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6日 星期二

【中國歷代王朝】(七十) 北朝 北魏 道武帝 明元帝 太武帝南 安隱王

南北朝 公元386-589 共二百一十三年
北朝:北魏 東魏 西魏 北齊 北周
南朝:南朝宋 南朝齊 南朝梁 西梁 南朝陳

北朝 北魏 公元386-534 共一百四十八年 十四位皇帝

()
道武帝 拓跋珪[粵音貴] (又名拓跋開)
生卒:公元371-409
在位:公元386-409
北魏開國皇帝
[年號:登國、皇始、天興、天賜]

-拓跋珪是鮮卑族人,拓跋是姓氏,376年,前秦滅代國,拓跋珪跟母親出逃。

大元十一年(386),前秦大軍大敗於東晉於淝水,拓跋珪趁亂重興代國,改國號為魏,是為北魏。

-天賜六年(409),拓跋珪遇刺身亡,年三十九歲,在位二十四年,道武帝是謚號。

()
明元帝 拓跋嗣
生卒:公元392-423
在位:公元409-423
北魏第二任皇帝 道武帝
[年號:永興、神瑞、泰常]

‑403年,拓跋嗣被立為皇太子,道武帝為防止外戚專權,將拓跋嗣生母劉貴人賜死,那時稱這制度為子貴母死制,拓跋嗣傷心不已,被道武帝逐出皇宮。

‑409年,道武帝次子拓跋紹叛亂弒父,其後拓跋嗣殺了拓跋紹,隨後登位,時年十八歲,改年號永興。

拓跋嗣勤政愛民,拓展疆土,常御駕親征,泰常八年(423),積勞成疾,病逝平城西宮,葬於金陵,年三十二歲,明元帝是謚號。

()
太武帝 拓跋燾
[粵音圖]
生卒:公元408-452
在位:公元423-452
北魏第三任皇帝 明元帝長子
[年號:始光、神、延和、太延、太平真君、正平]

-422年,拓跋燾被立皇太子,423年,十六歲即位,改元始光。

-431-439年間,拓跋燾先後消滅胡夏、北燕、北涼三小國,在多次戰爭他常親自率兵。

正平一年(451),拓跋燾北征,任太子拓跋晃為監國,寵信宦官宗愛怕太子登基對自己不利,藉著拓跋燾的信任,誣陷太子及其手下造反,太子二十四歲鬱鬱而終,其後拓跋燾看穿宗愛其計,後悔不已。

-中常侍宗愛再不得拓跋燾信任,先下手為強,正平二年(452),弒拓跋燾,死時年四十五歲。

-拓跋燾在位期間,下詔滅佛。

()
南安隱王 拓跋余
生卒:公元?-452
在位:公元452(232)
北魏第四任皇帝 太武帝之子
[年號:承平(又作永平)]

-宗愛弒太武帝,假借皇后之名,迎立拓跋余為帝,改元承平(又作永平)

拓跋余夜夜笙歌,不理政事,欲削宰相宗愛權力,奪回兵權,但為宗愛殺害,短時間連弒二君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