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9日 星期二
樓價真的跌了嗎?暨人口政策
近期報刊的樓房版頻頻報導蝕讓的個案,驟眼看來樓價真的下跌了,與最高峰時比較,無疑樓價是回軟了,但以[跌]的概括來說,幅度未達至這個意思,况且蝕售大多因雙倍印花稅的緣故,港島區的新樓動輒開盤二、三萬元一呎,還不是傳統的豪宅地段,何跌之有,仍是與社會平均收入脫節,是大脫節。未來樓價應回調多少?一般說法由百份之五至二十,別以為百份之二十是大數字,香港過去數年樓價平均是近倍的升幅,一些所謂豪宅更不止。
前朝官商勾結,縱容地產商不斷提價的誇張及巧取豪奪手法,加上內地不光采來源的錢搶購,造成樓價高企的現象,樓房雖是商品,亦是民生,政府怎可坐視。香港與其它發達地區不同,倫敦樓價也飆升,相比下,倫敦地方很大,分了六環(zone),除了真正富豪住在市中心內,其他外環漲的不大,紐約市樓價也不便宜,但上班市民甚至可移居鄰州新澤西,只是個多小時的路程,香港嗎,上班一天工作十數小時,不可能移居深圳。
政府覓地建屋難,發展需時,遠水救不了近火,只有控制人口一途,香港從內地輸入人口始於多年前,但人口仍不斷老化,輸入人口並不能解决了問題,只有不斷破壞城市規劃,包括醫療、教育、住屋、交通、以至殮葬,香港人口老化主要原因是結婚年齡高了,結了婚也不敢生小孩,最終原因是生活艱難,生活艱難原因是樓房貴,物價貴,連鎖地所有生活指數高了,打工收入追不上。內地無限制地輸港人口,無論是移民或自由行,結果是分薄資源和推高了物價樓價,造成惡性循環。
莫說香港彈丸之地,加拿大也吃不消(加國已取消投資移民,主要針對來自中國),特區政府若再不從這方便檢討人口政策,香港只有愈弄愈糟。
前朝官商勾結,縱容地產商不斷提價的誇張及巧取豪奪手法,加上內地不光采來源的錢搶購,造成樓價高企的現象,樓房雖是商品,亦是民生,政府怎可坐視。香港與其它發達地區不同,倫敦樓價也飆升,相比下,倫敦地方很大,分了六環(zone),除了真正富豪住在市中心內,其他外環漲的不大,紐約市樓價也不便宜,但上班市民甚至可移居鄰州新澤西,只是個多小時的路程,香港嗎,上班一天工作十數小時,不可能移居深圳。
政府覓地建屋難,發展需時,遠水救不了近火,只有控制人口一途,香港從內地輸入人口始於多年前,但人口仍不斷老化,輸入人口並不能解决了問題,只有不斷破壞城市規劃,包括醫療、教育、住屋、交通、以至殮葬,香港人口老化主要原因是結婚年齡高了,結了婚也不敢生小孩,最終原因是生活艱難,生活艱難原因是樓房貴,物價貴,連鎖地所有生活指數高了,打工收入追不上。內地無限制地輸港人口,無論是移民或自由行,結果是分薄資源和推高了物價樓價,造成惡性循環。
莫說香港彈丸之地,加拿大也吃不消(加國已取消投資移民,主要針對來自中國),特區政府若再不從這方便檢討人口政策,香港只有愈弄愈糟。
2014年4月28日 星期一
陸港溶(融)合可以嗎
標題的[溶]字是強行溶化的意思。近來港人與內地遊客衝突漸多,產生所謂[中港矛盾]。
首先不能不讚鄧小平偉大的一國兩制構思,鄧說不單香港五十年不變,還要在內地打造多個香港。香港回歸了十七年,鄧早去了,當權者忘記鄧的訓言,想逐步陶化香港人,認為無限止境地輸出內地人來港,香港很快便會成為中國省市的模式。不過,無論意識形態,兩地生活思維方式有很大差異,要改變一個人的思想也極困難,甚至不可能,要改變幾百萬人的腦袋,更是難上加難。
昨天短文說的[愛港愛國],而不是一般人稱的[愛國愛港],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便明白兩者的次序,這是人性使然,再把範圍縮小,愛你的家人還是港人,正常答案一定是家人首位,李宗吾的厚黑學更強調此點,那些唱[沒有國那有家]的言論,是文革時代式的口號,有違人性,那麼多[愛國]但[舉家]移民,說明了甚麼?
在外小心財物
http://www.youtube.com/watch?
首先不能不讚鄧小平偉大的一國兩制構思,鄧說不單香港五十年不變,還要在內地打造多個香港。香港回歸了十七年,鄧早去了,當權者忘記鄧的訓言,想逐步陶化香港人,認為無限止境地輸出內地人來港,香港很快便會成為中國省市的模式。不過,無論意識形態,兩地生活思維方式有很大差異,要改變一個人的思想也極困難,甚至不可能,要改變幾百萬人的腦袋,更是難上加難。
昨天短文說的[愛港愛國],而不是一般人稱的[愛國愛港],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便明白兩者的次序,這是人性使然,再把範圍縮小,愛你的家人還是港人,正常答案一定是家人首位,李宗吾的厚黑學更強調此點,那些唱[沒有國那有家]的言論,是文革時代式的口號,有違人性,那麼多[愛國]但[舉家]移民,說明了甚麼?
中國歷代王朝千方百計統一版圖,殺下多少頭顱,灑盡江河熱血,以中國大陸現時政治模式,要統一全港人的思想,談何容易,遑論統一台灣,只有愈行愈遠,擁戴皆是[搵着數的既得利益者]。
在外小心財物
http://www.youtube.com/watch? v=IwcTiuxzqv0
2014年4月27日 星期日
中央乏自信
[一人一票,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全是廢話,從開始已不相信,這不是政治正確不正確的問題,正如小學生,甚至大學生寫我的志願,太理想了,現實不可能。
篩選方案,不認否認還需認,市民選舉只能[兩害取其輕],中央害怕選了個[不愛港不愛國]的特首,如果真的一人一票選出個如廝的人,這只是証明大部份港人,包括新移民取得身份投票權的,也是[不愛港不愛國],為甚麼如此沒有自信?
除了激烈派,任何人,包括溫和的民主派,也知道當選了特首不可能事事和中央對抗,一定要配合國情,只是民主派在干預本土問題上夠膽說[不]。
篩選方案,不認否認還需認,市民選舉只能[兩害取其輕],中央害怕選了個[不愛港不愛國]的特首,如果真的一人一票選出個如廝的人,這只是証明大部份港人,包括新移民取得身份投票權的,也是[不愛港不愛國],為甚麼如此沒有自信?
除了激烈派,任何人,包括溫和的民主派,也知道當選了特首不可能事事和中央對抗,一定要配合國情,只是民主派在干預本土問題上夠膽說[不]。
長毛為甚麼能連續當選議員,大家均知道此君是攪攪震,看不到對社會有甚麼真正貢獻,但仍能連續當選,我的答案是,選民對政府沒希望,對兢選的議員沒信心,加上既得利益保皇者眾,把心一橫,就選個[攪亂檔攤]的吧。
2014年4月24日 星期四
是日股市猜測
道指收市無升跌,是筆者印象中首次,恆指也有一次收市無變動,應該是四十年前的事。
The toughest job - Watch till the en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B3xM93rXbY
是日股市猜測: 上落市
跌可買,升可沽,宜短炒,不長揸。The toughest job - Watch till the en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B3xM93rXbY
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
是日股市猜測
是日股市猜測:上落市 (收市紀錄 - 最高升66,最低跌49)
跌可買,升可沽,宜短炒,不長揸。
https://mail.google.com/mail/u/0/?ui=2&ik=686339ab92&view=att&th=1457b0f40c0c3e15&attid=0.1&disp=safe&realattid=3d78efd06dcf659_0.1&zw
跌可買,升可沽,宜短炒,不長揸。
一元美鈔的秘密
https://mail.google.com/mail/u/0/?ui=2&ik=686339ab92&view=att&th=1457b0f40c0c3e15&attid=0.1&disp=safe&realattid=3d78efd06dcf659_0.1&zw2014年4月22日 星期二
大韓風
筆者不時往外地欣賞著名音樂廳歌劇院及演出,和參觀國際性的音樂比賽,無論是鋼琴、小提琴、大提琴、以至聲樂,决賽最後有韓國人,已不是奇怪的事,當然是南韓人。
三星手機銷量比蘋果領先,除了款式多,原來有些使用更多元化,筆者無意替它宣傳,我的手機是i-phone
。
筆者數十年沒看電視肥皂劇,以前有套劇集[大長今],筆者好生奇怪,朋友中不乏專業如醫生律師等也很大興趣追看,只是筆者那時連睡眠的時間也不夠,所以從未看過,惟立下心願,有機會看過究竟;近月乘地鐵,發現不少年輕人觀看[來自星星的你],電台清談節目也不時提及,逗起了筆者的好奇心,也學時下青少年[煲劇],不過煲了數星期仍未看完,但私下評論[娛樂性、有創意、值得消閒]。
執筆時,海難船長被捕,船上還有數百乘客,他率先棄船,可恥的偷生。
2014年4月21日 星期一
畸形地方的畸形架構
前文提及基本法是無可奈何產生的畸形怪物,既不強權亦欠民主,所以爭拗不斷,最後還是大石壓死蟹的[一錐定音]。
港鐵工程大延誤,亦是有關失職,此處不論,要談的亦是這畸形機構,地鐵是主要交通,運作商業化,本亦無可厚非,但既然是上市公司,一切得依商業模式,盈虧得要講求管理,市場需求情况,不能包賺,超支要納稅人付款,管理高層則年年分紅,怎樣也說不過去。
證券業規定要有註冊人向證監負責公司一切營運合規的RO(Responsible
Officer),無論公司上下有不符合法規的事,他有責任舉報及解釋,無知也是罪,公司管核程序有問題也,證監每年續牌會考慮過往不良記錄,認為是否fit
and proper。高鐵此次延誤事件,有關負責人等難辭其咎,誰是RO,誰人unfit
and improper?
釣魚島歷史(中文字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WutQFRwEnI&authuser=0
港鐵工程大延誤,亦是有關失職,此處不論,要談的亦是這畸形機構,地鐵是主要交通,運作商業化,本亦無可厚非,但既然是上市公司,一切得依商業模式,盈虧得要講求管理,市場需求情况,不能包賺,超支要納稅人付款,管理高層則年年分紅,怎樣也說不過去。
證券業規定要有註冊人向證監負責公司一切營運合規的RO(Responsible
Officer),無論公司上下有不符合法規的事,他有責任舉報及解釋,無知也是罪,公司管核程序有問題也,證監每年續牌會考慮過往不良記錄,認為是否fit
and proper。高鐵此次延誤事件,有關負責人等難辭其咎,誰是RO,誰人unfit
and improper?
釣魚島歷史(中文字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WutQFRwEnI&authuser=0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