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水浸,息口低,基本因素合理便宜,前景樂觀,資金流入,基金偷步入市,夾淡倉,歐債危機有緩和跡象,櫥窗裝飾,如果上升破XX點,便向上尋頂…
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股市回顧 (投資篇)
銀行水浸,息口低,基本因素合理便宜,前景樂觀,資金流入,基金偷步入市,夾淡倉,歐債危機有緩和跡象,櫥窗裝飾,如果上升破XX點,便向上尋頂…
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樣板戲 (國情篇十一)
在自由社會當領袖不易為,皆市民隨時變刁民,認為幸福是必然的,那管甚麼經濟下滑,政府入不敷支,全都算到領導人頭上,攪得不好,總統也可能要受擲雞蛋甚至擲鞋之苦,還要自解困說欠煙肉和不是我的鞋號。
北韓金正日逝世,鏡頭所見,人民呼天搶地,喊得死去活來,究竟領導人有甚麼豐功偉績,令全民如此愛戴,至親也比不如痛心?
筆者兒時住的地方,樓下道士專辦喪事作法,我們稱他做喃嘸佬,每次開壇,必有一把很熟識的婦人聲音,喊得非常悲慟,替死者家人高呼喚著死者的名字,要把魂招來,法事完畢,那婦人便談笑自若,大吃大喝,當然,她是受僱工作的。
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
說話的藝術 (生活篇四十四)
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也悼念Steve Jobs (生活篇四十三)
請觀看Steve Jobs在史丹福大學的演講﹕
http://news.stanford.edu/news/2005/june15/jobs-061505.html
2011年10月3日 星期一
世界亂矣 (投資篇)
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
交易買賣混亂 (投資篇)
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中國強大了! (國情篇十)
毛澤東大躍進時有句口號[超英趕美]﹐現觀之﹐何止超英趕美﹐簡直是超越歐美﹐這當然是指某些範籌而言﹐如國家外匯儲備。
筆者短程外遊小休很喜歡往泰國﹐那裏消費不昂貴﹐飛行時間不很長﹐風土人情客套﹐有安全感。自曼谷新機場落成啟用後﹐筆者所留意的﹐機場內歡迎旅客的標語及指示牌﹐除了泰文﹐當然英文是必需的﹐日文不見了﹐取代之的是簡體中文﹐這說明了甚麼?
2011年9月28日 星期三
中國特色﹖ (國情篇九)
最近參觀了三場由中國機構主辦的音樂文藝會﹐兩場在深圳﹐一場是中國銀行每年在港主辦的香江花月夜。
深圳的音樂廳不錯﹐現代化建築﹐雖然音響傳聲效果Acoustic不佳﹐有點像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舞台中點以外嚴重失聲﹐本文要談的不知是否又是中國特色﹐是甚麼﹖
原來每一節目間必加插報幕員﹐解釋每一首歌的內容﹐筆者在深圳欣賞一場由三位國際知名女高音的演出﹐她們無論獨唱還是合唱的都是耳熟能詳的古典名曲﹐音樂愛好者無不知道曲目的出處和內容﹐報幕員均每首花數分鐘詳盡講解介紹﹐令聽眾感到不耐煩﹐筆者參觀了無數的音樂會﹐從沒見過表演期間有報幕員囉囉梭梭的﹐除非那是音樂入門之類。如主辦單位想聽眾了解音樂和歌曲內容﹐應在音樂會前舉辦講座﹐及教聽眾如何欣賞。
最後一提的﹐是次音樂會由市政府主辦﹐配合大運會期間的文娛活動﹐門票一早售罄﹐但入座人數大概七成﹐朋友說﹐是幹部拿了票沒來。
2011年9月12日 星期一
恐怖賞月
一九八八年中秋節,我在澳洲塔斯曼尼亞開會,晚上在酒店參加晚宴,喝了些酒,有點酒意,那時酒量還很淺,獨自走去後園山坡吸口新鮮空氣,外出轉了彎,感覺一盞強光迎頭射來,抬頭一看,一個超大月亮擱在山巔上,月球表面的山脈和火山口清晰可見,感覺有點寒慄,原來賞月可以是那麼恐怖的。
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勤有功﹐戲無益﹖(生活篇四十一)
星期天聽王毅力主持節目﹐雖不認識他﹐但頗欣賞他的多方面才華﹐他近期練賽車﹐說了兩句話﹕勤練功﹐等運到。雖是老生常談﹐正如西諺的[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我經常奉勸年青人﹐有時間有機會﹐便甚麼也得學﹐學會了的知識﹐將來一定派用場。
2011年9月3日 星期六
大行搭棚 (投資篇)
2011年8月31日 星期三
匯豐銀行改招牌 (投資篇)
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
一定要貴 (國情篇八)
2011年8月13日 星期六
也談劏房 (社會篇四十)
2011年8月11日 星期四
特首跑馬仔 (社會篇三十九)
2011年8月7日 星期日
名片[晒冷] (社會篇三十八)
相信大家也曾收過一些印滿銜頭的個人名片﹐有些名片還要兩開對褶才夠位置印上。我對這些自認成功人士有些鄙視﹐每逢收到這款咭片﹐我必說﹕嘩!犀利。跟着作狀讀名片上的銜頭﹕XX小學三年班班長(當然沒有這個)。我這諷刺﹐派片人應該收到。我認為﹐現今當的職銜還可有這需要﹐但此等人偏偏連咸豐年甚麼委員會委員也印上去﹐而此等委員會可能他連會也未開過一次﹐這類人大都不學無術﹐且是沽名釣譽。(各位﹐開罪了。)
2011年8月6日 星期六
飲食聚會紀律 (飲食篇十一)
筆者每星期及每月均有定期的午膳和晚膳聚會﹐由筆者主持的﹐均有嚴明的紀律﹐所謂紀律﹐就是參與者事前報名。但有些朋友認為無此必要﹐我極不同意﹐本來朋友聚聚會﹐喝餐茶﹐蓋興乎來﹐絕無所謂﹐但我認為此等朋友不專重攪手﹐喜歡來便來﹐令到主事人不能事前適當安排座位。我曾參加一次由別人主持的午聚﹐十人的檯﹐突然坐多了三四人﹐筆者托詞突然有事離去﹐因不欲食得不舒服也。
我主持的紀律是﹐若大家坐得鬆動﹐沒有報名而來者也當然甚歡迎﹐但要加座位令情况坐得擠迫﹐沒報名而來的需付雙倍餐費﹐還有﹐忘記用公筷挾餸者﹐每次罰款若干元,罰款用以支付餐費,尊重遊戲規則參與者分擔費用減少,皆大歡喜。
2011年8月3日 星期三
舊聞一則 (社會篇三十七)
2011年8月1日 星期一
也談王光亞 (社會篇三十六)
2011年7月27日 星期三
智慧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 (社會篇三十五)
若你到奧地利自助旅行,坐車、坐船都是沒人驗票、檢票的! 道德是國力提升的基礎。 |
在某個電視訪談節目中,嘉賓是一位當今頗具知名的青年企業家。
節目漸近尾聲時,按慣例,主持人提出了最後一個問題。
請問:你認為事業成功的最關鍵品質是什麼?
沉思片刻之后,他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平靜地敘述了這樣一段故事:
十二年前,有一個小伙子剛畢業就去了法國,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留學生活。
漸漸地,他發現當地的公共交通系統的售票處是自助的,也就是你想到哪個地方,根據目的地自行買票,車站幾乎都是開放式的,不設檢票口,也沒有檢票員。甚至連 隨機性的抽查都非常少。
他發現了這個管理上的漏洞,或者說以他的思維方式看來是漏洞。憑著自己的聰明勁,他精確地估算了這樣一個概率:逃票而被查到的比例大約僅為萬分之三。他為自己的這個發現而沾沾自喜,從此之後,他便經常逃票上車。他還找到了一個寬慰自己的理由:自己還是窮學生嘛,能省一點是一點。
四年過去了,名牌大學的金字招牌和優秀的學業成績讓他充滿自信,他開始頻頻地進入巴黎一些跨國公司的大門,躊躇滿志地推銷自己,因為他知道這些公司都在積極地開發亞太市場。但這些公司都是先熱情有加,然而數日之後,卻又都是婉言相拒。
一次次的失敗,使他憤怒。他認為一定是這些公司有種族歧視的傾向,排斥中國人。
最後一次,他衝進了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的辦公室,要求經理對於不予錄用他給出一個合理的理由。然而,結局卻是他始料不及的。下面的一段對話很令人玩味。
「先生,我們並不是歧視你,相反,我們很重視你。因為我們公司一直在開發中國市場,我們需要一些優秀的本土人才來協助我們完成這個工作,所以你一來求職的時候,我們對你的教育背景和學術水平很感興趣,老實說,從工作能力上,你就是我們所要找的人。」
「那為什麼不收天下英才為貴公司所用?」
「因為我們查了你的信用記錄,發現你有三次乘公車逃票被處罰的記錄。
「我不否認這個。但為了這點小事,你們就放棄了一個多次在學報上發表過論文的人才? 」
「那時剛好我口袋中沒有零錢。」
「不、不,先生。我不同意你這種解釋,你在懷疑我的智商。我相信在被查獲前,你可能有數百次逃票的經歷。 」
「那也罪不至死吧?幹嗎那麼認真?以後改還不行嗎? 」
「不、不,先生。此事證明了兩點:
一、你不尊重規則。不僅如此,你擅於發現規則中的漏洞並惡意使用。
二、你不值得信任。而我們公司的許多工作的進行是必須依靠信任進行的,因為如果你負責了某個地區的市場開發,公司將賦予你許多職權。
為了節約成本,我們沒有辦法設置複雜的監督機構,正如我們的公共交通系統一樣。所以我們沒有辦法雇用你,可以確切地說,在這個國家甚至整個歐盟,你可能找不到雇用你的公司。」
直到此時,他才如夢方醒、懊悔難當。然而,真正讓他產生一語驚心之感的, 卻還是對方最後提到一句話:
道德常常能彌補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
2011年7月25日 星期一
菲傭僱主訓練班 (社會篇三十四)
題目沒寫錯﹐是訓練請菲傭的僱主。幹嗎﹖菲傭需要訓練﹐僱主也要受訓﹖
假如我開僱傭公司﹐替僱主請了菲傭後﹐我一定邀請僱主參加講座﹐教他們如何與菲傭共處。
香港請傭工的家庭﹐是舉世之冠﹐但香港住屋環境大都狹小﹐不少連工人房也沒有﹐家中各人教育水平參差﹐與菲傭發生磨擦﹐產生不少悲劇。
一些學識修養較低的人﹐對菲傭指使氣頤﹐令其難受﹐菲傭不敢怒亦不敢言﹐部份把心一橫﹐處心報復﹐虐兒有之﹐破壞有之...
其實﹐我們能否以一些同理的心看待菲傭﹐她們老遠飛來﹐離鄉別井﹐拋下夫兒﹐照顧別人的兒子﹐本身已是悲歌﹐僱主家人如果能體諒她們的處境﹐明白她們的心情﹐對她們客氣合理一點﹐她們也是人﹐會感激而努力工作。
告訴大家一個小故事﹐我的兒子幼時﹐有次罵菲傭Stupid,我聽到了﹐不知發生甚麼事故﹐叫兒子和菲傭一起來﹐着他向菲傭道歉say sorry。我這舉動﹐令菲傭覺得很受尊重﹐更重要的﹐小孩也學懂如何尊重別人﹐更不應罵大人。菲傭後來替我們工作了十多年﹐年前家裏有事才回菲律賓﹐她的兒子已長大工作了。想想﹐假若我們不能與我們的孩子一起成長﹐是多麼遺憾的事。
2011年7月24日 星期日
逸事一則 (生活篇四十)
後來我往洗手間﹐回來時朋友告訴我他答應媽媽生多請一杯﹐我向他說她們一小杯的價錢比我們喝的要貴一倍﹐他才知道。後來結賬﹐賬單三千多元﹐我問媽媽生如何算﹐她說我的朋友答應請她們全體小姐前後每人兩杯﹐我說﹕第一杯我在場﹐他沒這個意思。轉頭問我的朋友﹐他說第二杯也只是請她一人。 我知不妙﹐惟有[响剁]﹐我說﹕我經常來這一帶﹐這一間也來過多次﹐和我來的是總警司XXX﹐灣仔總幫XXXX﹐和.... (那是回歸前﹐全部是英國人﹐他們是香港圓桌會的會友﹐我們經常聚會後一起在灣仔喝酒﹐一晚喝三數間。)...我繼續說﹕我們共喝了五杯啤酒﹐二百餘元﹐這裏是五百元﹐妳收下﹐否則我打電話叫我的朋友來。結果﹐她收下﹐我們也[執身彩]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