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Economics是一門學術,這字起源於古希臘,筆者寡陋,看不到中國古代文獻歷史有這科目的系統論述。有的只是筆者兒時聽經濟二字為廉宜之說,例如形容為經濟實惠,或食肆標榜的「經濟飯菜」。
初讀經濟學時,書本解釋經濟學deals with one word ‘Scarcity’,因為如果地球上每樣事物均有無限量供應,便不會有經濟學這門的學問,經濟學就是研究用有限的資源,能獲得最大最好的結果回報,經濟學分微觀宏觀等,學術後來再發展為社會科學,如行為經濟學等。
本文不是談經濟,筆者嘗試理解甚麼是官員口中常說的「拼經濟」,拼字有兩解釋,一是拼湊,如拼圖拼貼,把零碎的湊在一起,另一解釋是用勁,出全力,不惜一切,甚至賣命以達目的,如拼死拼命,自特首宣喊「由治及興」開始,不時也振振有詞地疾呼「全力拼經濟」,但似乎沒有告訴市民如何拼的藍圖,筆者相信「拼經濟」是前者解釋,而不是把經濟拼下去,因為經濟是中性名詞,總不成視作拼敵拼殺。由於是正面的前者,因而產生拼圖拼貼式的魚旦經濟,熊貓經濟,以至近來的恐龍經濟,這是部份立法會議員的創意思維,恐怕諾貝爾得獎經濟學家也給比下去。不過,由魚旦至恐龍,即是從小攪到大,但希望不是愈來愈大鑊。
台灣有首歌「愛拼才會贏」,歌詞說愛拼也要靠天意,所以若是硬拼的話,隨時頭崩額裂,拼其然,而不拼其所以然,打拼成了打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