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打工仔或經營生意,均有責任呈報收入和交稅。
除了是固定薪金的雇員,任何商業運作機構可以把一些必要的支出扣稅,例如應酬支出(Entertainment),有些行業如賴佣金收入的經紀也可以用日常生意上需要的Entertainment 支出減免稅項,稅例上沒有列明數字限制,但稅局有權審批,不可胡來,對經紀行業來說,稅局現時接納以佣金總收入的百份之十免稅,而不需呈報收據,但納稅人有義務保存此等收據和資料以備需要時查核。
無論是打工仔或經營生意,均有責任呈報收入和交稅。
除了是固定薪金的雇員,任何商業運作機構可以把一些必要的支出扣稅,例如應酬支出(Entertainment),有些行業如賴佣金收入的經紀也可以用日常生意上需要的Entertainment 支出減免稅項,稅例上沒有列明數字限制,但稅局有權審批,不可胡來,對經紀行業來說,稅局現時接納以佣金總收入的百份之十免稅,而不需呈報收據,但納稅人有義務保存此等收據和資料以備需要時查核。
[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李杜相識於洛陽,成為好友,次年暫別,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李白被流放夜郎(今貴州遵義附近),次年春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至巫山被赦,杜甫不知李白獲赦,思念而作。]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1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2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3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4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5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1 浮雲終日行 遊子久不至:《古詩十九首·之一》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2 苦道來不易:苦訴前來不易。
3 楫:短槳。
4 冠蓋:冠是禮帽,蓋是車上蓬蓋,借指官吏,冠蓋是達官貴人的意思。
漢·班固《西都赋》英俊之域,紱冕所興。冠蓋如雲,七相五公。「冠蓋雲集」
京華:京城。
憔悴:(有版本為顦顇)
5 網恢恢:《道德經》天網恢恢
[寫於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春,安史之亂未完全平息,朝廷仍一片混亂,曲江位於長安南朱雀橋東,又名曲江池。漢朝時原名宜春苑,隋朝改名芙蓉園,到唐朝才名為曲江,是遊玩好地方。]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1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2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3
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4
1 典:典押。
2 行處:到處。
3 蛺蝶:[蛺粵音夾]蝴蝶。
4 款款:緩緩。
5 傳語:寄語。
風光共流轉:眼前景物共時間變化。
[寫有望岳三首,此首描寫東岳泰山,另外兩首分別是南岳衡山,西岳華山。杜甫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進士落第後到處漫遊,次年寫此詩,時二十四歲。]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1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2
蕩胸生層雲,决眦入歸鳥。3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4
1 岱宗:[岱粵音代]泰山名岱,又稱東嶽,五嶽(同岳)之首,群山之宗,在今山東省,古代帝皇封禪之地。
齊魯:春秋時代齊魯兩國以泰山為界,齊在北,魯在南,齊魯兩字代表山東地區。
青未了:指山色郁郁青青。
2 造化:指大自然。
鍾:匯聚。
神秀:神奇秀麗。
陰陽割昏曉:形容泰山之高,兩面時間分割早晚光暗景象。
《史記·貨殖列傳》洛陽東賈齊、魯,南賈梁、楚。故泰山之陽則魯,其陰則齊。
3 蕩胸:心胸激蕩。
决眦:本解作裂開,眦(通眥)是眼角,形容眼睛張得很大。
入:入眼簾的意思。
4 會當凌絕頂:登上最高峰。
一覽眾山小:《孟子·盡心上》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太山而小天下。
[王維歸隱前官至尚書,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詩人回長安,下半年開始隱居終南山,吃齋奉佛,時四十一歲,此詩寫於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別業是休假之地。]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1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2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3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4
1 中歲:中年。
道:此指佛學之道。
晚家:晚年安家。
南山:即終南山,傳說有道士,不食五穀。
陲:邊緣,此指山麓。
2 勝事:指美好的事。
3 水窮處:流水盡頭。
4 值:遇見的意思。
林叟:樹林間老翁。
無還期:忘記回家的意思。
[紅豆樹生長在南方,紅豆又名相思子(豆),詩人借紅豆表達相思情意,估計作於唐玄宗天寶年間安史之亂前,李龜年是宮廷樂師,這首詩被譜成曲子。]
紅豆生南國,1
春來發幾枝?2
願君多采擷,3
此物最相思。
1 南國:紅豆多產於嶺南等南方地域,故稱。
2 春來:(有版本為秋來)
3 采擷:采(古字同採),擷[粵音揭]摘取。
[元行冲(公元653﹣729年),名澹。唐玄宗時,左拾遺(監察官員)魏光乘建議將唐太宗時代宰相魏徵所整理的《禮記》注疏,唐玄宗命大臣元澹進行綱領,宰相張說反對,認為《禮記》千年來已有多方注釋,結果元澹所寫只能貯於內府,他其後著論《釋疑》,以問答方式,指出前人所注有矛盾,以下解說箇中原因。]
(第十五節)
「當局稱迷,傍觀必審1,何所為疑而不申列?」
1 審:清楚明白。
《舊唐書·卷一零二·列傳第五十二·元行冲傳》
客曰:「當局稱迷,傍觀見審,累朝銓定,故是周詳,何所為疑,不為申列?」
《隋唐演義·第一四回》
正是當局者迷 旁觀者清
[唐·陸象先(公元665﹣736年),原名景初,其父陸元方在武則天時代曾兩度任宰相,唐睿宗景雲二年陸象先拜相,唐睿宗為他改名象先,他為官清廉,司馬勸他以刑罰建立威嚴,他以下作答。]
(第三十一節)(節錄)
象先曰:「為政者理則可矣1,何必嚴刑樹威。損人益己,恐非仁恕之道。」
1 理:治理。
[合從即合縱,戰國時期六國聯合抗秦。趙國使者魏加見楚國貴族春申君(封號,本名黃歇),問楚國有否將領,春申君答是臨武君,魏加說了下面的故事,比喻臨武君曾為秦下敗將,不可用也。成語「驚弓之鳥」源出於此。]
1 異日:有一日。
3 有間:一會間。
4 孽:指傷未瘉。
5 徐:慢。
6 故瘡:舊患。
7 未息:未愈。
8 驚心未至:(有版本為驚心未忘/驚心未去)
10 嘗為秦孽:曾為秦下敗軍。
[春秋末年,晉國四卿之一的智伯(又稱知伯、名瑤),其土地被韓趙魏三家瓜分,智伯被殺,為首的趙襄子更把智伯的頭蓋骨來做盛器,智伯的家臣豫讓决心化為刺客替主報仇,說了下面的話,其後多次行刺不遂而自盡。]
1 魂魄不愧:意死而無憾。
「楚莊王三年不理政事,右司馬向他隱喻有鳥止南方之阜,三年不飛不鳴。楚莊王以下回答,後來果幹一番大業,為春秋五霸之一。記載有不同人物版本,成語「一飛沖天 一鳴驚人」源出於此。]
(第十九節)(節錄)
王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1。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子釋之2,不穀知之矣3。」
1 民則:民眾態勢。
2 子釋之:你放心吧。
3 不穀:不祿或不善(古代君王謙稱)。
《呂氏春秋·卷十八·審應覽重言》
王射之曰:「有鳥止於南方之阜,其三年不動,將以定志意也;其不飛,將以長羽翼也;其不鳴,將以覽民則也。是鳥雖無飛,飛將沖天;雖無鳴,鳴將駭人。賈出矣,不穀知之矣。」
《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列傳》
淳于髡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鳴,不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新序·卷二·雜事二》蜚必沖天 鳴必驚人王曰:「此鳥不蜚,以長羽翼;不鳴,以觀群臣之慝,是鳥雖不蜚,蜚必沖天;雖不鳴,鳴必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