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1日 星期六

【中國歷代王朝】(十六) 魏國

戰國時期(約公元前475/403221),年代有多個說法,春秋時期末,汰弱留強,餘下十多個諸侯國,包括春秋五霸和吳王夫差及越王勾踐,其他小國均被蠶食吞併。其後韓、趙、魏三家分晉,再形成戰國七雄,秦、楚、燕、韓、趙、魏、齊,最後為秦國統一
魏國於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封諸侯國,存至公元前225年,共八位君主。

任朝   君主                                          任期(約公元前) 在位(約年)

     魏文侯                     (魏桓子之)         445-396         50

     魏武侯                     (魏文侯之)         395-370         26

     魏惠王                     (魏武侯之)         369-319         51

     魏襄王                     (魏惠王之)         318-296         23

     魏昭王                     (魏襄王之)         295-277         19

     魏安釐王                   (魏昭王之)         276-243         34

     魏景湣王                   (魏安釐王之)       242-228         15

     魏王假                     (魏景湣王之)       227-225          3

2025年5月30日 星期五

【中國歷代王朝】(十五) 趙國

戰國時期(約公元前475/403221),年代有多個說法,春秋時期末,汰弱留強,餘下十多個諸侯國,包括春秋五霸和吳王夫差及越王勾踐,其他小國均被蠶食吞併。其後韓、趙、魏三家分晉,再形成戰國七雄,秦、楚、燕、韓、趙、魏、齊,最後為秦國統一
趙國於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封諸侯國,存至公元前222年,共十一位君主。

任朝   君主                                         任期(約公元前) 在位(約年)

     趙烈侯                     趙籍                     408-400          9

     趙武侯                     趙武                     399-387         13

     趙敬侯                     趙章                     386-375         12

     趙成侯                     趙種                     374-350         25

     趙肅侯                     趙語                     349-326         24

     趙武靈王                   趙雍                     325-299         27

     趙惠文王                   趙何                     298-266         33

     趙孝成王                   趙丹                     265-245         21

     趙悼襄王                   趙偃                     244-236          9

     趙幽繆王                   趙遷                     235-228          8

十一   代王嘉                     趙嘉                     227-222          6

2025年5月29日 星期四

初哥學【戰國策】卷五•秦策三《蔡澤見逐於趙》父慈子孝

[蔡澤,戰國時期燕國人,為縱橫家之一,被趙國驅逐,去到秦國,說服宰相范雎讓位與他,說了以下的話,並列舉多個不急流勇退而下場悲慘的人物事跡。]

(第一節)(節錄)
蔡澤曰:「主聖臣賢,天下之福也;君明臣忠,國之福也;父慈子孝,夫信婦貞,家之福也。

《禮記·禮運第九》
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之人義。

《春秋左傳·隱公三年》
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

《新書·卷六·禮》
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婦聽,禮之至也。君仁則不厲,臣忠則不貳,父慈則教,子孝則協,兄愛則友,弟敬則順。夫和則義,妻柔則正,姑慈則從,婦聽則婉,禮之質也。

《孔子家語·卷八·禮運第三十二》
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之人義。

《晏子春秋·第七卷·外篇·外篇上·景公問後世孰將踐有齊者晏子對以田氏 第十五》
君令臣忠,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婦聽,禮之經也。

《戰國策·卷五·秦策三·蔡澤見逐於趙》
蔡澤曰:「主聖臣賢,天下之福也;君明臣忠,國之福也;父慈子孝,夫信婦貞,家之福也。

《三字經》
父子恩 夫婦從 兄則友 弟則恭 長幼序 友與朋 君則敬 臣則忠 此十義 人所同

2025年5月28日 星期三

初哥學【呂氏春秋】卷六•季夏紀第六《四曰制樂》禍兮福 福兮禍

[《制樂》是其中對音樂的論述。此章謂禍福因由更問誰。]

(第一節)(節錄)
故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聖人所獨見,眾人焉知其極。

《道德經·第五十八章》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文子·卷七·微明》
故曰「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

《韓非子·卷六·解老第二十》
而福本於有禍,故曰:「禍兮福之所倚」。
而禍本生於有福,故曰:「福兮禍之所伏」。

《淮南子·內篇·卷十八·人間訓》
夫禍福之轉而相生,其變難見也。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弔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弔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

2025年5月27日 星期二

港鐵股東無辜頂罪說起

將軍澳線故障,港鐵被罰一千九百二十萬元,兼安排一天全地鐵半價收費,有市民認為罰則不夠。表面上,事故令當天乘客不便,作一些懲罰措施,是天公地道。問題是,港鐵是一個機構,機構本身不會犯錯,有錯誤可以歸咎管理不善,這是人為(或應有所為而不為)的問題,港鐵被罰,即港鐵公司投資者所享的利潤被減,何辜也!正確處理方法,是管理階層酬金花紅作某程度削減。

我們又常常聽到有人盛讚祖國偉大,這亦是謬誤之言,國家是個名稱,國家不會自行偉大或弱小。國家強大,是從政管治的功勞,管治者作個人的犧牲,令人民生活安定好過,偉大的是對國家人民無私忘我作出貢獻的人。國有盛衰時期,我們不會稱過去某朝代偉大。

美總統侵侵揚言MAGA,就是make‘使其國家強大,是要有從政者的宏願和努力,雖然方式惹起爭議,成功或失敗,都是人的所為,國家不會自行偉大或衰落。同樣,我們見到一些宏偉的建築物,也不會稱之偉大,也許偉大的是設計和建造的人。

2025年5月26日 星期一

初哥學【管子】卷十六《小問第五十一》非其所欲 勿施於人

[桓公問如何實行治理人民,管子以下回答。]

(第二節)(節錄)
管子對曰:「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懷之。嚴也者,民畏之。禮也者,民美之。語曰:『澤命不渝1』,信也。非其所欲,勿施於人,仁也。堅中正外,嚴也。質信以讓
2,禮也。」

1 澤命不渝:澤是釋,捨的意思,此解捨命也不改變。

2 質信以讓:義為質,信以成而謙讓之。
《論語·衛靈公第十五》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管子·卷二十一·版法解第六十六》
己之所不安,勿施於人。

《論語·顏淵第十二》
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論語·衛靈公第十五》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025年5月25日 星期日

新樓熱賣

香港一個奇特現象,多個行業不景氣,包括地產經紀,但每有新樓盤發售,便出現人頭湧湧,隨着宣佈收票若干,發售超額百倍計,但交樓時又不少撻訂,甚至後來蝕讓,真想不到甚麼邏輯。剛過的週末新聞報導,二手樓割價求售不斷,但有多層大廈樓宇呎價創亞洲新高,又不知是甚麼邏輯。

從業者都知道,新樓盤推出時,地產經紀負責人要交人頭,造成睇樓場面墟撼,睇樓人多,發展商更期望多人購買,但睇樓者甚多沒有準備購買打算,沒打緊,有經紀可以和客人安排銀行本票,反正抽中也不一定要購買,沒選失,睇樓者做個順水人情,也毋妨,中籤後不買原因很多,例如餘下可認購單位不合意等。有了這些「媒」,發展商繼續造聲勢,透露下一輪加價,使人誤覺要買趁快,樓市未垮前此招確有效。

股票市場以前也有類似以上安排,新股上市,配售反應冷淡,有關經紀行負責人也要安排交人頭,縱使認購很少數目,也要湊足人數,以上環節足以構成違反法例,大家知道,在股票市場「搭棚」,造成假象,是犯法行為。

順便談一位認識超過一甲子的朋友,新聞報導他居住已三十多年的豪宅連花園過萬呎,最近淪為銀主盤,該仁兄一向是筆者的偶像,他出身寒微,受正式教育不多,但很年青便懂得抓緊商機,自行創業,憑不斷努力及奮鬥致富,報章喜以XX大王稱他,雖然XX已是半世紀前的流行產物,發大達亦不離地產,更需高槓桿借貸,他早已投資不少物業,最近買下中環某中心時,筆者也相信他的眼光,因物業在中區心臟地帶,地理環境優勝,但巨浪蓋下來,不能倖免,所謂千年道行一朝喪,人生觀不免唏噓。

2025年5月24日 星期六

【中國歷代王朝】(十四) 韓國

戰國時期(約公元前475/403221),年代有多個說法,春秋時期末,汰弱留強,餘下十多個諸侯國,包括春秋五霸和吳王夫差及越王勾踐,其他小國均被蠶食吞併。其後韓、趙、魏三家分晉,再形成戰國七雄,秦、楚、燕、韓、趙、魏、齊,最後為秦國統一
韓國於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封諸侯國,存至公元前230年,共十一位君主。

任朝   君主                                          任期(約公元前) 在位(約年)

     景侯(景子)               韓虔(韓武子之子)         408-400          9

     韓烈侯(武侯/韓宗徹)        (景侯之子)         399-387         13

     韓文侯                     (韓烈之子)         386-377         10

     韓哀侯                     韓屯蒙(韓文之子)       376-374          3

     韓懿侯(韓共侯/韓莊侯)      韓若山(韓哀之子)       374-363         12

     韓昭侯(韓釐侯/韓僖侯)      韓武(韓懿之子)         363-333         30

     韓宣惠王(鄭威侯/鄭宣王)    韓康(韓昭之子)         332-312         21

     韓襄王(韓襄哀王/韓悼襄王)  韓倉(韓宣惠王之子)       311-296         16

     韓釐王                     韓咎(韓襄王之子)         295-273         23

     韓桓惠王(韓悼惠王)         韓然(韓釐王之子)         272-239         34

十一   韓王安(韓廢王)             韓安(韓桓惠王之子)       238-230          9

2025年5月23日 星期五

【中國歷代王朝】(十三) 燕國

戰國時期(約公元前475/403221),年代有多個說法,春秋時期末,汰弱留強,餘下十多個諸侯國,包括春秋五霸和吳王夫差及越王勾踐,其他小國均被蠶食吞併。其後韓、趙、魏三家分晉,再形成戰國七雄,秦、楚、燕、韓、趙、魏、齊,最後為秦國統一
燕國(也作)原是周朝姬姓諸侯國,存於公元前1027公元前222年,共四十四位君主(部份有不同記載)

任朝   君主                                       任期(約公元前) 在位(約年)

(西周時期)

     燕召公/召康公(有載未為君主)(周朝宗室)           1046-1042        4

     燕侯克                     (召康公)         1042-?

     燕侯旨                     (燕侯克)         (不詳)

     燕侯舞                     (燕侯旨之子)         (不詳)

     燕侯憲                     (燕侯舞之子)         (不詳)

     燕侯和                     (燕侯之子)         (不詳)

(中隔世數不詳)

     燕伯聖(有載未為君主)       (關係不詳)           (不詳)           

(中隔世數不詳)

     燕侯                     (關係不詳)           ?〜865

     燕惠侯                     (召康公九世孫)       864-827         38

     燕釐侯(燕厘侯)             (燕惠侯之子)         826-791         36

十一   燕頃侯                     (燕釐侯之子)         790-767         24

十二   燕哀侯                     (燕頃侯之子)         766-765          2

十三   燕鄭侯                     (燕哀侯之子)         764-729         36

(戰國時期)

十四   燕穆侯(燕繆侯)             (之子)         728-711         18

十五   燕宣侯                     (燕穆侯之子)         710-698         13

十六   燕桓侯                     (燕宣侯之子)         697-691          7

十七   燕莊公                     (燕桓侯之子)         690-658         33

十八   燕襄公                     (燕莊公之子)         657-618         40

十九   燕前桓公                   (燕襄公之子)         617-602         16

二十   燕宣公                     (燕前桓公之子)       601-587         15

二十一 燕昭公                     (燕宣公之子)         586-574         13

二十二 燕武公                     (燕昭公之子)         573-555         19

二十三 燕前文公                   (燕武公之子)         554-549          6

二十四 燕懿公                     (名不詳)(燕前文公之子) 548-545          4

二十五 燕惠公(燕簡公)             (燕懿公之子)         544-536          9

二十六 燕悼公                     (名不詳)(燕惠公之子)   535-529          7

二十七 燕共公                     (燕悼公之子)         528-524          5

二十八 燕平公                     (燕共公之子)         523-505         18

二十九 燕簡公(燕前)           姬載/姬款(燕平公之子)    504-493         12

三十                        (關係不詳)           492-465         28

三十一 燕孝公 (燕考)            姬桓(燕前簡公之子)       464450        15

三十二 燕成公                     (燕孝公之子)         449434        16

三十三 燕閔公(燕湣公)             姬楊(燕成公之子)         433403        31

三十四 燕後簡公(燕釐公)           (燕閔公之子)         402373        30

三十五 燕後桓公                   (燕後簡公之子)       372-362         11

三十六 燕後文公                   姬乞(燕後桓公之子)     361-333         29

三十七 燕易王                     姬文遠(燕後文公之子)     332-321         12

三十八 燕王                     (燕易王之子)         320-316          9

三十九 燕王子                   (燕王噲大)         316-314          3

(公元前314年,齊國滅燕,齊治燕三年,前312年燕復國。)

四十   燕昭王                     姬職(燕王之子)         312-279         33

四十一 燕惠王                     姬秋(燕昭王之子)       278-271          7

四十二 燕武成王                   (燕惠王之子)         271-258         14

四十三 燕孝王                     (燕武成王之子)       257-255          3

四十四 燕王喜      (燕孝王之子)  254-22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