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聞報導,週末港人北上人數破記錄。
中國內地改革開放初期,各行業如雨後春筍,港商紛往內地設廠,大型商場和連鎖式店還未出現,食肆競爭劇烈,大多小本經營,其時食客只要是一夥十個八個人,光顧前跟老闆或負責人打個招呼,要求打折,一般可以有八折優惠,如果說是付港幣,更受歡迎,當時一港元兌人民幣一元多,食肆的對換率更高。那時街上很多人叫喊收港幣,對換率很吸引,但不少騙子,收了港幣,當着客人面前數人民幣,然後偷龍轉鳳使客人上當。
那個時候,香港較小規模的旅行社,組織內地美食團,兩日一夜或三日兩夜也只是三數百元,住的酒店也不差,房間不算小,三天團出發後供應午餐晚餐,第二天包早午晚三餐,最後一天也供應早餐(有時還包括午餐),味道不錯,食物充足,多時吃不完,食肆多是小店或較簡陋的地方。筆者算算,團費幾乎酒店房租也不夠,還有旅遊車,導遊等費用,問領隊究竟,他解釋公司經營是套匯,即香港收客人港幣,內地付費用是人民幣,美食團還包括定點購物,這也是導遊的收入來源。
筆者不時也跟朋友參加此等美食團,直至一次專程往朋友開的食肆,親眼看見有人上門採集地溝油,甚覺嘔心,以後不再參加美食團。其後負面新聞更不絕,包括假醬油,假雞蛋,人造髮菜,工業用鹽混作食鹽,以至轟動的毒奶粉,和多次重複使用的火窩湯底。筆者其後患上腸癌,也不敢肯定與此無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