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1日 星期四

電話舊事趣談 (二之一)

-兒時有自製電話遊戲,用薄紙封密廁紙筒一端,薄紙中間繫上一條長的幼線作傳聲筒,再同樣造另一端,兩個傳聲筒可以相距多呎,把線拉直,一方把嘴巴貼向傳聲筒細聲說話,對方可以清晰聽到。這種啟智遊戲現已不復見。

-筆者童年時有刊物兒童樂園,預測將來全世界可以每人有一隨身電話,只需十位電話號碼,幾十年過後,已不是夢想。

-以前家居電話是有錢人家的設備,普通人有需要打電話要在街上向店舖借用,或往公眾電話亭,每次放入硬幣,最早時是一角。香港的電話亭無通話時間限制,外國的需每數分鐘再放入硬幣。

-在電話亭用旁門左道可以免費,辦法是拿起傳聲筒,用手快速上下移動掛聽筒的部份,例如撥1是按一下,稍停,跟着按下一個號碼,如2是快速按兩下,如此類推,0是按十下,便可打通,不過這是違法的。家中電話也可以此方法代替撥號碼盤,因為當時電話是行脈衝式訊號,改了電子訊號的按制方式便不能。

-以前申請安裝電話需時月計,欲快的需要走後門,有門路者有靚電話號碼。

-早期電話是全黑色的頗重電話座,後來家居有較輕便和不同顏色,惟機身有部份容易受撞擊破裂,例如頂部承座聽筒的膠條,若對安裝師傅識做,他會換上一塊鐵片。直至1972年廉政公署成立,明文規定公眾服務公司,包括電話公司雇員,不得收取小費。

-順便一談,以前和外地親友通訊,只靠郵寄書信,若急事需打電報,須往電報局,因為每個字收費不便宜,所以訊息盡量簡短,例如母病重速回,電報局派信差送達收件人,但訊息是摩士密碼,每個中文字由四個數字代替,一般人不懂,只要付小費給信差,他便立即遞上早以寫好的中文翻繹。

-1972年,香港股市開始瘋狂,證券公司擴張,遠東交易所設在畢打街舊華人行,聞說大廈有貿易公司(俗稱出入行)賣盤給一證券行,買家出價吸引,但其目的只在乎現有多個電話,可以立即給經紀使用。

-電話月費分商用及家用,前者較貴。又分郊區和市區,郊區亦較貴,最早時港島自鯽魚涌開始以東已屬郊區。

-電話分三區字頭,港島是5,九龍3,新界12,後來轉0,不同區致電話先要撥對方字頭號碼。

-大公司有接線生,頗多聘失明人,致電話公司總機號數,需要告訴接線生分機號碼,或要找的人,接生把電話線插頭放入前面密麻麻的個別分機制孔,失明人士記憶好,甚少弄錯。

-筆者初工作時,電話是五個數字,那時渣甸洋行(後期才改怡和)電話號碼是35911,後來改了228011,當時大公司總機號碼多為11尾。到八零年代筆者所工作的英國公司在香港的總機號碼是8439111

-筆者替公司購入當時最先進的電話系統,瑞典Ericsson,它發明DDI(Direct Dialling In),外人撥總機頭四個字8439,然後分機號碼,直接駁通,毋須接線員工。亦知電話公司把8439編為單一號碼,因為公司有百計分機個別收費。

-總公司主席的兒子在港主力負責營業,有一天星期五黃昏告訴筆者,他見了首富,要安裝一條熱線,筆者想起有朋友駐守中區機樓,往去找他,剛巧有線,筆者拍膊頭要求盡快幫忙,星期天晚上已裝好,星期一早上我告訴主席的兒子,說熱線電話已在他的辦公桌上,他頗吃驚,問我怎麼弄的,我故作神秘說Don’t ask me,該天已開始有巨額生意,過了不久,總公司給我發特別花紅,不知是否與此有關。

(未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