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一連兩天找我訴苦水,數她身邊其他人的不是,我成了她最佳的聆聽者,聽後我的分析,她是個都很用功的人,凡事追求完美,不惜一切,達至最佳效果。這本無不妥,問題是涉及他人時,別人總有不同想法,甚至排斥,她不明白道理,只有不斷怪責。
世界社會的進步,是人類的慾望不斷提升,慾望分物質及非物質兩個層次,物質的慾望大致可用金錢解决,科學家的發明也需要大量金錢的資助,常言道,金錢可以解决的不是問題,大部份人不停辛勞工作,是對金錢慾望的追求,用以改善生活條件,這個無止境對物質上的追求,包括居住條件和期望子女受良好的教育,是社會動力的泉源,直至有一天,年長了,一切慢下來,停下來,物質的慾望,隨着時間的消逝,逐漸減退。
非物質的追求,個人對知識的尋求,精神上是無止境,且不會停下來,直至騎鶴西去。
另一方面,「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十之八九」,皆因追求變了要求,要求不遂,更而強求,這是本題目所說的「痛苦的根源」,個人的追求,演變成對別人的要求,認為道理在己方,別人不遵從,開始強求,既然是「強」,抗拒必然大,愈是強求,則愈不達。人與人的微妙關係,國與國之間的對立,皆因要求變了強求,個別的怨憤成了不可忘滅的家仇國恨,冤冤相報,永忘不了。
我們想一想,可否用自己的「影響力」,影響他人對自己的認同,所謂以德服人,以理說人,從而使別人和自己的要求達成一致,這才是上上之策,那麼,個人的影響力怎樣發揮,那要看個人的魅力,魅力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視乎個人的行為,誠信,是否樂於助人…經過多年的修行,所以,如果自問决乏這道行,還是不要對別人有太多要求,只能懇求,甚至乞求。不過,知易行難,涉及個人利益,在功利社會,有多少人願意犧牲?要做到佛家的無慾無求,談何容易!
A meaningful
eulog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OO_YfpdQJU中文字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