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12年,息國不自量力,攻鄭國致敗,作者左丘明分析原因,息國犯五大錯誤,後人以「冒天下之大不韙」形容不顧整體客觀形勢而犯之大錯。]
君子是以知息之將亡也,不度德1,不量力,不親親2,不徵辭3,不察有罪4,犯五不韙5,而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宜乎6。
1 不度德:不量度德政德才等。
2 不親親:不親近親故,意不與鄰和睦。
3 不徵辭:不孝辯言辭(是非真相)。
4 不察有罪:不察覺(反思)己之罪。
5 不韙:不是,即錯誤。
6 不亦宜乎:不該乎!
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一七·正始》
如山濤者,既為邪說之魁,遂使嵇紹之賢,且犯天下之不韙而不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