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於唐德宗貞元十一至十六年(公元796-800年),其實是借喻論人。]
世有伯樂1,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2,駢死於槽櫪之間3,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4。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5,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6,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7:「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8?其真不知馬也!
1 伯樂:春秋秦穆公時期的人,姓孫名陽,擅長相馬。
2 奴隸人:奴僕。
3 駢:[粵音便宜的便]並排意思。
櫪:[櫪粵音礫]飼畜牲之食具。
4 食:(通飼)
盡粟:盡吃的意思。(古字粟指食物)
石:[此處粵音担]古代十斗為石,一石約120斤。
5 見:(通現)
6 策:策騎。
7 執策:執鞭子。
8 邪:(通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