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7日 星期二

香港人需要甚麼樣的香港(二)

定位錯誤
自沙示爆發後的香港,一片蕭條,內地開始放人來港,包括排隊來港團聚由一百五十增至二百五十人,自由行去年多達四千萬,來歷不明的錢(不義之財)來港狂買樓房,買名貴奢侈品賄送,及由於內地貨膺品多,三聚青氨事件令內地水貨客狂掃奶粉及日用品。無論是樓房或日常必需品,在供求失衡情况下,商人在商言商,必擇肥而噬,因此,香港商舖幾乎全以內地客為對象,業主加租到瘋狂地步,連銀行租戶也認為不化算。遊客多,來港消費,本是求之不得,問題是,超過了本地負荷,無疑服務性行業大旺,造就了大量零售就業機會,但另一方面,通漲肆虐,特別是樓房租金,令市民苦不堪言。我不止一次說過,若有天低下層的連劏房也不勝負荷時,動亂必會發生,這距離筆者估計不遠。以千萬計的同胞湧進這細小的地方,得益最大的是地產商,造成低下層以至中層社會的仇富心態,地產商不單控制房屋,其它生活上的必需也不能避免。亦由於應接不暇的大陸同胞,加上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秩序等等差異,中港矛盾油然而生。

長遠策略
要解决困局,知易行難,亦明知當權者不為,是筆者己見,不吐不快,要社會和諧,基本是要減少既得利益者,限制內地遊客數目,香港是自由城市,但若居民福祉受損害時,保護主義是惟一途徑,放諸四海而皆準。香港資訊無阻,內地負面消息不絕,影響香港深害的是不計成本(不用成本)之財來港揮霍,內地人的各種價值觀,非兩時三刻可改變,更非港人可接受,所謂包容,談何容易。香港一向是多元素社會,可有高奢華享受,也有大眾消費,但現時發展為整個地方都是遊客高消費區,居民欲吃一碗雲吞麵,或買一些文具也困難。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