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7日 星期二

香港人需要甚麼樣的香港(一)

前言
近日發生連串事件,規模之擴散,包括運動發起人,政府,和一般市民,非始料所及,筆者當初亦過份小覬,認為書生[攪革命],弄不出花樣,不得不承認跌眼鏡。筆者認為學者學生的理想理念值得尊重,但事情發展至部份不受控,是過份了。本文旨在探討這場[風暴]的前因後果,我只能用[風暴]來形容這示威事件,正如學生說,他們不是要推翻政府,所以不能稱革命,稱它為動亂更不妥,他們無論規律和紀律,大致井井有序,反為亂了章的是政府,更不能稱為暴亂,鏡頭所見,絕大部份克制,幸好政府立即作出修正,才不至弄成大悲劇。後期另一方有組織勢力幫派衝擊示威者,亦顯得學生的冷靜,[冷靜]是他們在混亂和受襲時的口號,示威者被外國傳媒譽為高質素的示威,不單隨處檢拾垃圾,還把它分類,有點不可思議,世界罕見。

冰封三尺
要探索示威的起因,眾所周知,政改是[元兇],但如標題所示,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這要打從回歸開始說起,自基本法頒佈引來希望遐想,大家相信這個開明的筐架作為以後的依靠,真的可做到依法治港,和大陸的體制不同,可是,有極左思想的急不及待,不等五十年,已想把香港特區變色為直轄市。由於主宰香港商業命運的大亨,和一大群的既得利益者,想繼續保持他們的優勢,對政制發展持非常保守態度,更可惜的是,能夠影響中央政府對港决策的,就只是這些人。中國大陸自(經濟)開放改革後,採自由商業模式,香港富豪在大陸內外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無論中央或特區政府,均有意無意地在政策上傾向富豪份子。

自第一任特首董建華開始,想打造香港成為更先進城市,加上身旁的宦臣不斷獻計,更令他鴻圖壯志,但由於涉及不同利益階層,以至富豪中也覺得不公,諧謔的說是[分贓不勻],以至有富豪說[有人肥到連襪都着唔落(穿不下)],由於種種主觀客觀的因素,壯志未酬,加上金融風暴,董被迫下台。替補上位的曾特首,本是公務員一名,數十年政府生涯,養成商界不能生存的漏習[少做少錯、不做不錯],最明顯的是沒有房屋政策,導至今天升斗市民不滿的大怨氣。梁上場,被揭為樑上君子,宣傳政綱,抱負滿懷,但處處碰壁,連建制中也有不合作態度,寸步難行。近年物價高漲,樓房價已飆升世界首列,超出一般受薪者負擔,政府雖然力挽狂瀾,但政策混亂,弄至不可收拾,連鎖反應下,下層以至中層收入家庭出現消費乏力現象,這與香港的定位有絕對關係。(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