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說「以類行雜 以一行萬」,天下事物,每一類皆有其歸一之制度。]
1 朝聘:(諸侯)
朝見(天子) 。
2 一也:同類法則皆共一規律道理。
3 與奪:給與或剝奪,意賞罰。
[荀子說「以類行雜 以一行萬」,天下事物,每一類皆有其歸一之制度。]
1 朝聘:(諸侯)
朝見(天子) 。
2 一也:同類法則皆共一規律道理。
3 與奪:給與或剝奪,意賞罰。
【宋史】
元丞相脱脱等修撰元末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
二十四史之一,成書正五年(公元1345年),共四百九十六卷,記載宋太祖趙匡胤至宋少帝趙昺(公元960-1279年) 南北宋事跡。
[蔡幼學,官至兵部尚書,宋寧宗即位時,下詔要直言,蔡幼學上奏,說有為的大臣恐被認為生事,近臣怕忠言而被棄,故有識之士一籌謀也不敢說,成語「一籌莫展」源出於此。
(第七十三節)(節錄)
故大臣當興治而以生事自疑,近臣當效忠而以忤旨擯棄1,其極至於九重深拱而群臣盡廢2,多士盈庭而一籌不吐3。
1 忤:違逆。
擯棄:拼棄。[擯粵音殯]
2 九重:古代國都前建九重門(路門、應門、雉門、庫門、皋門、城門、近郊門、遠郊門、關門) ,此指帝王。
白居易《長恨歌》九重城闕煙塵生
深拱:原形容門戶幽深拱厚,此喻不理政事。
3 多士盈庭:喻有識之士滿朝廷。
《詩經·大雅·文王之什·文王》濟濟多士
《詩經·小雅·小旻之什·小旻》發言盈庭
《覆教習功臣子孫疏》明·于謙
賢智者少,荒怠者多,當有事之際,輒欲委以機務,莫不張惶失措,一籌莫展。
[李義府(公元614﹣666年),唐高宗時任右丞相,面上微笑而心惡如刀,成語「笑裡藏刀」源出於此,與後來唐玄宗時丞相李林甫的口蜜腹劍如出一轍。]
(節錄)
義府貌狀溫恭,與人語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陰賊1。旣處權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輒加傾陷2。故時人言義府笑中有刀3,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謂之「李貓」。
1 褊忌陰賊:(器量) 褊狹(性情)猜忌的陰險小人。
2 傾陷:陷害。
3 笑中有刀:《三十六計·第十計·敵戰計之笑裏藏刀》
中國用品受美國人歡迎,因一向被認為價廉物美,由於侵侵大幅加入口關稅,有高達百份之二百四十五,物雖美,但售價將不廉矣。有評論員分析中國貨輸美不再,醉眼另有想法,俗云人離鄉賤,物離鄉貴,中國人以往一向崇尚外國貨品,稱之為舶來品,港人稱來佬貨,多認為必屬佳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中國貨在美國當然是彼邦之外國貨,過往因為價錢便宜,美國人不當之珍品,一旦價錢勁升多倍,聲價自然十倍,美國人亦將以擁有為榮,身份象徵也,一如國人狂購西方國家名牌時裝包包等,一擲何止千金,在所不計,二來亦因為美國人慣用了中國貨,捨汝其誰。有此效應,美國人或掀起搶購中國貨潮,好向親友炫耀,中國產品晉升名牌貨日子不遠矣,製造商應把嘜頭大大印於貨品顯眼地方。有見及此,大家反應向侵侵致謝,提升我國貨形象地位,侵侵亦始料不及也。
不過,醉眼又唔明,中方發言人謂對美一再增加關稅將不予理會,一會又說奉陪到底,如果不理會,又何需奉陪,一於當佢冇到,嗤之以鼻可也。
夏朝 約公元前2070~前1600年 十七位君主 (夏朝君主在位稱后 去世後才被稱帝)
中國第一個王朝 後人常以「華夏」稱中國
任朝 夏后氏(君主) 推算任期(約公元前)
一 大禹(其父鯀[粵音滾]治水失敗,父死後,禹有功被推任 1993~1982
后,忙於疏導河流,居外十三年,三過家門不入,治水成功後,將中土分作冀、兗、青 、徐、豫、揚、荊、梁、雍共九州,後九州成中國代詞。禹又一再征討擊退來犯的三苗 族。
二 帝啟(禹之子) 1982〜1963
三 帝太康(啟之子 后羿奪權後扶立中康) 1963~1955
四 帝中康(又名仲康 太康之弟) 1955~1946
五 帝相(中康之子
後投奔斟鄩部落) 1946~1916
- 后羿(掌權,未稱后,本有窮氏部落首領,非神話傳說中同名之射日英雄。)
- 寒浞(被后羿任用的臣子,非正統繼承人,後殺了后羿。)
六 帝少康(帝相之子 擊敗寒浞) 1876~1855
七 帝杼[粵音柱](少康之子) 1855~1836
八 帝槐(杼之子) 1836~1790
九 帝芒(槐之子) 1790~1732
十 帝泄(芒之子) 1732~1706
十一 帝不降(泄之子) 1706~1644
十二 帝扃(不降之弟禪位) 1644~1626
十三 帝廑(又名胤甲 扃之子) 1626~1615
十四 帝孔甲(不降之子) 1615~1604
十五 帝皋(孔甲之子) 1604~1599
十六 帝發(皋之子) 1599~1590
盤古初開之後的傳說 無實際年代
傳說中國上古時代三皇五帝,不同文獻有不同人物寫述,和神話式的描繪,上古時代未有社會體系形成,惟人類喜群居,個別人物有其專長,發揮影響力,被人模仿其行為及生活方式,及被認為是其時代之典範,其世代之關係無考據,所謂在位年份亦無確實記錄依據,只作大概參考。
天皇氏:創世之神盤古氏之子。(公元前9684〜前7884年在位)
地皇氏:天皇氏之子。(公元前7884〜前6084年在位)
人皇:地皇氏之子。(公元前6084〜前4724年在位)
提挺氏:人皇氏之子。(公元前4724〜前4694年在位)
通姓氏:提挺氏之子。(公元前4694〜前4664年在位)
有巢氏:通姓氏之子,構木為巢。(公元前4664〜前4464年在位)
燧人氏:有巢氏之子,鑽木取火,教人熟食。(公元前4464〜前4354年在位)
伏犧氏:即太昊,燧人氏之子。教人結網捕魚獵獸,並觀天象而創造八卦。(公元前4354〜前4239年在位)
女媧氏:燧人氏之女,伏犧氏之妹,傳煉石補天。(公元前4239〜前4109年在位)
朱襄氏:有稱炎帝(火帝),曾與女媧氏共治天下。(公元前4239〜前4169年在位)
神農氏:屬炎帝部落,教人農耕,並嚐百草作藥。(公元前4109〜前3579年在位)
黃帝:有熊氏,居軒轅之丘,故號軒轅皇帝(公元前2697〜前2395年在位)。皇帝正妃是嫘祖(女媧氏孫媳,教人養蠶造絲製衣。)期間有倉頡(生卒公元前2697〜前2395年)造字,及對抗蚩尤入侵時為防迷失方向而發明指南車。(後人稱炎黃子孫是指炎帝和黃帝之後裔)
少昊:黃帝長子,手下百官,用鳥命名,號鳥官。(公元前2395〜前2322年在位)
顓帝:顓頊[粵音專郁]高陽氏,姓姬,父親昌意是黃帝的次子。(公元前2322〜前2245在位)
帝嚳:嚳[愈音谷]高辛氏,黃帝曾孫,在位七十年,讓位予堯。(公元前2245〜前2176年在位)
帝摯:青陽氏二世,帝嚳之子,(公元前2176〜前2168年在位)
帝堯:陶唐氏,後稱唐堯,帝摯之弟,禪讓位予舜。(公元前2168〜前2095年在位)
丹朱:帝堯長子,帝堯臨終前,因丹朱不肖,指定有虞氏部落首領姚重華(後為帝舜)繼承。(公元前2067〜前2064年在位)。
帝舜:有虞氏,後稱虞舜,在位五十年。(分别於公前2095〜前2067年、前2064前〜2025年在位)舜又帝位禪讓禹,後成立夏朝。
【隋書】
唐·魏徵等撰
二十四史之一,成書唐太宗貞觀十年(公元636年),共八十五卷,記載隋文帝開皇元年至隋恭帝義寧二年(公元581-618年)事跡。
1 後齊:北齊。
2 雖會赦:雖(獲天下)大赦。
3 猶除名:猶不能除名(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