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3日 星期二

【中國歷代皇帝】北朝•北魏 長廣王惠哀皇帝 節閔帝

南北朝 公元386-589 共二百一十三年
南朝和北朝政權同時並立,南朝分宋、齊、梁(又分裂西梁又稱後梁)和陳;北朝分北魏、東魏和西魏、北齊和北周。
北朝 北魏 公元386-534 共一百四十八年 十四位皇帝
北魏是北朝第一個政權,與後燕皆386年成立,初期兩國結好,後來雙方交惡。534年,北魏王朝分裂為東魏西魏,其後又被北齊和北周取代 。

(七十一)
長廣王惠哀皇帝 元曄[粵音葉]
生卒:公元509-532
在位:公元530-531
北魏第十一任皇帝 太武帝之曾曾孫
[年號:建明]
-530年,元曄被爾朱兆等擁立登帝位,年號建明,元曄俘了元子攸,元曄是爾朱榮的妻侄。
-建明二年(531),被朱榮堂弟爾朱世隆廢為東海王,只當了四個月皇帝。
-大昌元年(532),被孝武帝元修賜死。

(七十二)
節閔帝 元恭
生卒:公元498-532
在位:公元531-532
北魏第十二任皇帝 献文帝拓跋弘之孫
[年號:普泰]
-建明二年(531),元恭被爾朱世隆立為帝。
-532年,被權臣高歡廢帝,同月被孝武帝毒死,年三十五歲,在位二年。

2018年11月12日 星期一

【中國歷代皇帝】北朝•北魏 孝明帝 孝莊帝

南北朝 公元386-589 共二百一十三年
南朝和北朝政權同時並立,南朝分宋、齊、梁(又分裂西梁又稱後梁)和陳;北朝分北魏、東魏和西魏、北齊和北周。
北朝 北魏 公元386-534 共一百四十八年 十四位皇帝
北魏是北朝第一個政權,與後燕皆386年成立,初期兩國結好,後來雙方交惡。534年,北魏王朝分裂為東魏西魏,其後又被北齊和北周取代 。


(六十九)
孝明帝 元詡
生卒:公元509-528
在位:公元515-528
北魏第九任皇帝 宣武帝第三子
[年號:熙平、神龜、正光、孝昌、武泰]
-延昌元年(512),元詡三歲被立皇太子,是宣武帝唯一沒有夭折的兒子。
-延昌四年(515),宣武帝病逝,元詡六歲繼位,改年號熙平,由太傅、侍中輔政。
-元詡生母胡太后亂政,元詡十九歲後親政,與母不和,欲從母親中奪權。
-武泰元年(528),元詡欲鏟除其母勢力,但母親使鄭儼率御林軍到顯陽殿,將元詡用毒酒殺死,死時年僅十九歲,葬於定陵,在位十四年。

(七十)
孝莊帝 元子攸
生卒:公元507-531
在位:公元528-531
北魏第十任皇帝 献文帝孫
[年號: 武泰、建義、永安]
-孝明帝被殺,權臣爾朱榮發動河陽之變,控制北魏政權,擁立孝明帝堂叔元子攸為傀儡皇帝,改元建義。
-530年,元子攸親手殺掉爾朱榮。
-531年,爾朱榮的侄兒爾朱兆把元子攸勒死於晉陽三級佛寺,年二十四歲。

2018年11月11日 星期日

醉眼看新聞 (一三四)


(本港新聞)
-金融時報編輯被拒入境。政府表示不評論個別事件,除非是全世界人入境申請被拒,有關部門並澄清與其呼吸空氣無關。
-內地遊客迫爆東涌。當局承認疏導失效,未能分流往大灣區。
-有激進團體準備引導東涌遊客至各豪宅區,俾分享旺丁迫爆之氣氛。

(國際新聞)
-繼香港後,日本也將立例商戶要收費才供應膠袋。發展下去,將來或會立例規定嫖客要額外付費才獲安全套。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抗議美國艦隻到南海。美方發言人謂不得干預外政。

2018年11月8日 星期四

【中國歷代皇帝】北朝•北魏 孝文帝 宣武帝

南北朝 公元386-589 共二百一十三年
南朝和北朝政權同時並立,南朝分宋、齊、梁(又分裂西梁又稱後梁)和陳;北朝分北魏、東魏和西魏、北齊和北周。
北朝 北魏 公元386-534 共一百四十八年 十四位皇帝
北魏是北朝第一個政權,與後燕皆386年成立,初期兩國結好,後來雙方交惡。534年,北魏王朝分裂為東魏西魏,其後又被北齊和北周取代 。

(六十七)
孝文帝 拓跋宏
生卒:公元467-499
在位:公元471-499
北魏第七任皇帝 献文帝長子
[年號:延興、承明、太和]
-469年被立太子,生母也循[子貴母死]制度被賜死。
-拓跋宏即位時五歲,祖母馮太后攝政,馮太后是漢人,對鮮卑人建立的北魏有很大影響。
-太和十四年(490),馮太后去世,拓跋宏繼續漢化改革,自己也改姓‘元’。
-太和二十三年(499),親引兵南征,戰中患肺疾,北返途中卒於谷塘原之行宮,有野史說傳皇后偷情而氣至吐血身亡,在位二十八年,卒年三十三歲。
-歷史故事的花木蘭代父從軍,便是傳在拓跋宏任內發生。

(六十八)
宣武帝 元恪[粵音確]
生卒:公元483-515
在位:公元499-515
北魏第八任皇帝 孝文帝次子
[年號:景明、正始、永平、延昌]
-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立元恪之異母兄長元恂為太子,孝文帝遠征南齊。
-太和二十年(496),朝廷發生變亂,孝文帝返回平息, 廢黜元恂為庶人,其後更將他處死。
-太和二十二年,孝文帝改立元恪為太子,次年,孝文帝崩駕,元恪即位,時年十六歲,改元景明。
-元恪篤信佛教,廢除[子貴母死]制度。
-元恪在位後期,外戚專橫,北魏逐漸衰弱。
-延昌四年(515),元恪病逝於式乾殿,終年三十三歲,在位十六年,葬於景陵(今洛陽北郊邙山)

2018年11月7日 星期三

【中國歷代皇帝】北魏•文成帝 献文帝

南北朝 公元386-589 共二百一十三年
南朝和北朝政權同時並立,南朝分宋、齊、梁(又分裂西梁又稱後梁)和陳;北朝分北魏、東魏和西魏、北齊和北周。
北朝 北魏 公元386-534 共一百四十八年 十四位皇帝
北魏是北朝第一個政權,與後燕皆386年成立,初期兩國結好,後來雙方交惡。534年,北魏王朝分裂為東魏西魏,其後又被北齊和北周取代 。

(六十五)
文成帝 拓跋濬
生卒:公元440-465
在位:公元452-465
北魏第五任皇帝 太武帝嫡孫
[年號:興安、興光、太安、和平]
-南安隱王被弒後,太子傅游雅與尚書等人密謀,擁皇孫拓跋濬為帝,改元興安,隨即殺了宗愛。
-興安二年(452),拓跋濬復興佛教,建造雲崗石窟。
-農作年來豐收,官民多飲酒而鬧事,太安四年(458),拓跋濬頒令禁酒,凡釀酒,賣酒及喝酒者處死,但若在喜喪事限制期間解禁。
-和平六年(465),拓跋濬在太華殿病世,年三十六歲,葬於雲中金陵。

(六十六)
献文帝 拓跋弘
生卒:公元454-476
在位:公元465-471
北魏第六任皇帝 文成帝長子
[年號:天安、皇興]
-太安二年(456),拓跋弘被立太子,生母李貴人按[子貴母死]制度被賜死。
-和平六年(465),献文帝逝世,隨即繼位,次年改元天安。
-在位期間,改太武帝時開始的重徵賦稅,人民稱善。
-皇興五年(471),拓跋弘不滿馮太后長期攝政,於是虔修佛學,禪讓皇位予五歲的太子拓跋宏,但皇帝年幼,拓跋弘自稱太上皇,仍然執政。
-延興二年(472),柔然來犯,拓跋弘以太上皇御駕親征,大敗柔然,驅兵至大漠。
-承明元年(476),拓跋弘暴薨,有謂被馮太后毒死,年二十三,葬於雲中金陵。

2018年11月6日 星期二

【中國歷代皇帝】北朝•北魏 道武帝 明元帝

南北朝 公元386-589 共二百一十三年
南朝和北朝政權同時並立,南朝分宋、齊、梁(又分裂西梁又稱後梁)和陳;北朝分北魏、東魏和西魏、北齊和北周。
北朝 北魏 公元386-534 共一百四十八年 十四位皇帝
北魏是北朝第一個政權,與後燕皆386年成立,初期兩國結好,後來雙方交惡。534年,北魏王朝分裂為東魏西魏,其後又被北齊和北周取代 。

(六十一)
道武帝 拓跋珪[粵音貴]
生卒公元371-409
在位:公元386-409
北魏開國皇帝
[年號:登國、皇始、天興、天賜]
-拓跋珪是鮮卑族人,拓跋是姓氏,376年,前秦滅代國,拓跋珪跟母親出逃。
-大元十一年(386),前秦大軍大敗於東晉於淝水,拓跋珪趁亂重興代國,改國號為魏,是為北魏。
-天賜六年(409),拓跋珪遇刺身亡,年三十九歲,在位二十四年。


(六十二)
明元帝 拓跋嗣
生卒:公元392-423
在位:公元409-423
北魏第二任皇帝 道武帝長子
[年號:永興、神瑞、泰常]
-403年,拓跋嗣被立為皇太子,道武帝為防止外戚專權,將拓跋嗣生母劉貴人賜死,那時稱這制度為子貴母死制,拓跋嗣傷心不已,被道武帝逐出皇宮。
-409年,道武帝次子拓跋紹叛亂弒父,其後拓跋嗣殺了拓跋紹,隨後登位,時年十八歲,改年號永興。
-拓跋嗣勤政愛民,拓展疆土,常御駕親征,泰常八年(423),積勞成疾,病逝平城西宮,葬於金陵,年三十二歲。

(六十三)
太武帝 拓跋燾[粵音圖] 
生卒:公元408-452年 
在位:公元423-452
北魏第三任皇帝 明元帝長子
[年號:始光、神䴥、延和、太延、太平真君、正平]
-422年,拓跋燾被立皇太子,423年,十六歲即位,改元始光。
-431-439年間,拓跋燾先後消滅胡夏、北燕、北涼三小國,在多次戰爭他常親自率兵。
-正平一年(451),拓跋燾北征,任太子拓跋晃為監國,寵信宦官宗愛怕太子登基對自己不利,藉著拓跋燾的信任,誣陷太子及其手下造反,太子二十四歲鬱鬱而終,其後拓跋燾看穿宗愛其計,後悔不已。
-中常侍宗愛再不得拓跋燾信任,先下手為強,正平二年(452),弒拓跋燾,死時年四十五歲。
-拓跋燾在位期間,下詔滅佛。

(六十四)
南安隱王 拓跋余 
生卒:公元?-452年 
在位:公元452(232)
北魏第四任皇帝 太武帝之子
[年號:承平(又作永平)]
-宗愛弒太武帝,假借皇后之名,迎立拓跋余為帝,改元承平(又作永平)
-拓跋余夜夜笙歌,不理政事,欲削宰相宗愛權力,奪回兵權,但為宗愛殺害,短時間連弒二君主。

2018年11月5日 星期一

【中國歷代皇帝】五胡十六國 南北朝

五胡十六國 公元304-439年 共一百三十五年
五胡十六國存在於西晉至南北朝期間,不同民族各為其主。
五胡:匈奴、羯[粵音揭]、鮮卑、羌、氐[粵音弟]
十六國:成漢前趙、後前涼前燕前秦、後、後西秦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南燕北燕胡夏等國(五凉、四燕、三秦、二趙、成漢、胡夏。)
++

南北朝 公元386-589年 共二百一十三年
南朝和北朝政權同時並立,南朝分宋、齊、梁、陳;北朝分北魏、東魏和西魏、北齊和北周。

南朝
(420-479)(479-502)(502-557)西梁又稱後梁(555-587)               
                  陳(557-589)
北朝
北魏(386-534)東魏(534-550)北齊550-577)
                     ↓
          西魏(535-557)北周(55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