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藏玄奘法師(公元602-664年)譯於公元649年
[般若[粵音唸波野]是梵文,大智慧的意思,波羅蜜多是到彼岸,喻修成正果。宗教是高深哲學,經文亦多時難以文字簡單貼切解釋,只能心領神會形容。心經有多個譯本。]
觀自在菩薩1。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2。照見五蘊皆空3。度一切苦厄4。舍利子5。色不異空6。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7。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8。無色聲香味觸法8。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9。亦無無明盡9。乃至無老死9。亦無老死盡9。無苦集滅道10。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11。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12。無罣礙故。無有恐怖13。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14。三世諸佛15。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16。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17 波羅揭諦18 波羅僧揭諦19 菩提薩婆訶20
1 觀自在菩薩:即觀世音菩薩,唐代玄奘法師(小說《西遊記》稱唐三藏)(公元602-664年)等譯自梵語。「觀世音菩薩」出自《妙法蓮華經》,後秦時期高僧鳩摩羅什法師(公元344-413年)所譯。(有說唐玄奘不寫觀世音是當時皇帝唐太宗名字李世民而避諱)
2 行深:貫行深入。
3 五蘊:蘊是積集,五蘊是色、受、想、行、識。(形色、感受、思想、行為、意識)
4 度:(通渡)超度解脫。
5 舍利子:(梵語)本指僧人死後火化所產生的結晶體,亦有稱是佛陀大弟子名舍利弗。
6 色:有形色可感覺之象。
空:不能觸覺,變化無常。
7 諸法:泛指一切法。
8 眼耳鼻舌身意 色聲香味觸法:眼耳鼻舌身意為六根,或六欲,即見欲、聽欲、香欲、味欲、觸欲、意欲,又稱六內界。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塵,稱六境,又稱六外界。由此生起的六識,稱眼識界,耳識界,鼻識界,舌識界,身識界,意識界。六內界,六外界,六識界合稱十八界。
10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十二因緣(十二緣起)
(前世因) 1.無明 2.行
-無明:無知及不明愚昧(貪嗔痴)
-行:造作行為諸業善惡
(現世果) 3.識 4.名色
5.六入 6.觸 7.受
-識:觀所業識
-名色:名為精神存於心 色是形體。
-六入:六根
-觸:接觸
-受:感受
(現世因) 8.愛 9.取
10.有
-愛:對外依戀
-取:執著渴取
-有:取慾而生的存有
(來世果) 11.生 12.老死
-生:緣起受生
-老死:緣盡再緣起
10苦集滅道:四諦或四聖諦,即苦諦、集諦、滅諦、道諦。苦是人世間苦果,集是苦的積集因由,滅是苦的熄滅,道是通往涅槃之路。
11 菩提薩埵:[埵粵音多]即菩薩。或佛道修行者。
12 罣:[粵音掛]牽掛。
13 恐怖:恐懼。
14 涅槃:(梵語)解釋甚多,歸納可形容為淨土。
15 三世:前今後世。
16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梵語)阿耨多羅[耨粵音柳]是無上,三藐是正等,三菩提是正覺,整句譯為至高智慧覺悟。
17 揭諦:[此粵音誦吉爹]去的意思。
18 波羅揭諦:[波羅此粵音誦畢啦]到被岸去。
19 波羅僧揭諦:大眾到被岸去。
20 菩提薩婆訶:迅速成就證菩提(粵語讀音請參考下列網頁)。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粵語讀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16BsG615D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