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初哥學【詩經】《關雎•毛詩序》

[毛詩序今存三十卷,均散置於每首詩之下的學說,傳作者為西漢毛亨、毛萇二人,稱大小毛公 。]

關雎,后妃之德也1,風之始也2,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3。故用之鄉人焉4,用之邦國焉。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

詩者,志之所之也5,在心爲志,發言爲詩,情動於衷而形於言,言之不足6,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發於聲7,聲成文謂之音8,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9;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10。先王以是經夫婦11,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12

1  后妃:天子之妻,舊說是周文王妃太姒[粵音似],指《關雎》是稱讚後妃美德。

2  風之始也:《關雎》為《詩經·國風》開始之首篇。

3  風:[讀去聲 作動詞]教化之意。
正夫婦:端正夫婦之道。

4  鄉人:指百姓。

5  志之所之:意志表現形式。

6 《禮記·樂記》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7  情發於聲:感情表現於聲。古代五聲為「宮 」。

8  音:五聲合成曲調「音」。

9  乖:乖戾。
《禮記樂記》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10 莫近於詩:莫詩如是者。

11   經夫婦:端正夫婦。

12 移風俗:風為本,俗為末。
孝經.廣要道》孔子曰移風易俗 莫善於樂

故詩有六義焉12: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上以風化下13,下以風刺上14,主文而譎諫15,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至於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16,家殊俗17,而變風變雅作矣18。國史明乎得失之蹟19,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吟詠情性,以風其上,達於事變而懷其舊俗也。故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是以一國之事,系一人之本,謂之風;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是謂四始20,詩之至也21

然則《關雎》《麟趾》之化22,王者之風,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鵲巢》《騶虞》之德23,諸侯之風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24。《周南25》《召南26》,正始之道,王化之基27。是以《關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是《關雎》之義也。

12 六義:風(諷刺)、賦(直述)、比(比喻)、興(興起)、雅(雅音)、頌(歌頌)

13 化下:教化下屬。

14 刺:諷刺。

15 譎諫:[譎粵音决],不直言君主過失,婉約言辭勸諫。

16 國異政:諸侯國施不同政策。

17 家殊俗:大夫家特殊風俗。

18 變風:舊說周南、召南諸侯國為正風,其餘十三國為變風。

19 國史:王室史官。

20 四始:《國風》第一篇《關雎》、《小雅》第一篇《鹿鳴》、《大雅》第一篇《文王》、《頌》第一篇《清廟》,合稱四始。

21 詩之至也:詩的理義盡在此也。

22 《關雎》《麟趾》:關雎是《國風·周南》的首篇,麟趾即《麟之趾》是末篇。

23 《鵲巢》《騶虞》:鵲巢是《國風·召南》的首篇,騶[粵音周]虞是末篇。

24 召公:即姬奭[粵音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周公旦之同父異母弟。

25 周南:東周王朝統治地(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

26 召南:召乃召國,是召公,即姬奭最初之采邑(今陝西扶風縣南)

27 王化之基:君王教化之基礎。

《禮記·樂記》
故歌之為言也,長言之也。說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史記·卷二四·樂書第二
故歌之為言也,長言之也。說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