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新聞)
-香港人才世界排名第四。特區政府宜加努力,仍有三地區人才等住搶也。
-香港人才世界排名第四。不知有否蠢才排名,又不知香港會不會佔一席位。
-衛生署宣佈進入夏季流感高峰期。醉眼明白流感高峰期,但不明解此時說進入夏季,早晚已有秋意。
(特稿 -裁員)
有報導數大連鎖零售店計劃裁員並減分店,做生意不擴充而萎縮,唯一原因是利潤不理想,而當中主要涉及銷售和成本。
筆者未有統計數字,以往店舖支出最大比例是租金和僱員薪金,現今店舖租金向下調,吉舖不少,而隨着失業數字增加,僱員薪金無大增加,一般貨物成本亦不見明顯升幅,餘下原因是要看營業數字。
零售物品是市民日常的必需品,大型連鎖店的貨品多不會比小店便宜,筆者近月有此經驗,一向在大型連鎖店購買的某牌子咖啡粉,一罐$108,有天減價為$99,筆者認為便宜,雖然家裡還未用完,亦即購一罐,過了數天,偶然經過一小型連鎖店,同樣牌子貨品是$75,相差巨大,自此,筆者經常留意並比較貨品價錢,住所附近的超市售賣菜心一斤二十元,其後在街市見一斤八元,黃昏更減至十元兩斤,以往不曾用心留意。
由於價錢相差甚大,筆者也開始「精打細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近來不少市民對前景乏信心,經營生意者步步為營,打工者戰戰兢兢,過往消費只求方便,而今多方考慮,因而消費減弱,惡性循環加劇。
不管官員如何強調經濟增長,前景多美麗,事實通縮+通脹的混亂現象已隱現,未來小市民生活如何?可惜,市場欠缺有效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