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8日 星期四

漫談作曲

以前曾聽人說,作曲誰也可以,只是好聽與否。說此話的不懂音樂,隨便弄些音調放在一起只能說是作聲,不能稱之音樂,音是悅耳,樂更是有條件,樂包括樂理,學音樂的人都知道,樂理的理也包含一定的程式,有些音調不能任意放在一起,效果會不好聽,甚至刺耳,當然有些所謂新派作曲家是故意,但不被普遍接受,音樂是要引起共鳴,曲高則和寡。

古典音樂愛好者都知道,傳統音樂有一定的曲式,正如寫文章有起承轉合,所以古典音樂大都有數個樂章,展現不同部份。資深的音樂家多時聽樂章的開首數節,便能差不多猜到接下來的部份,樂理考試亦有這樣的題目,只是選曲是一般較冷門不常聽的。

筆者經常往音樂會,不時聽到一些本地新進音樂作曲人的首演,但抱歉的說,絕大都不能令人滿意,首先,音樂缺乏了動聽的主題旋律,不少流行數以百年的古典音樂就是主題旋律生色,所以能歷久不朽,百聽不厭。除了缺乏能動人心弦的音韻,本地作曲家有一通病,喜愛賣弄誇張,重複強調過大的對比,包括音量強弱,高低音的差距,和速度的變化,甚至停頓時間過多及太久,以及過份強烈的敲擊樂等,不能使聽眾安穩地連貫性一氣呵成欣賞整首音樂,音樂也像小說,好的作品不想它完,聽本地的創作,有時聽罷第一樂章已想離座,古典音樂大師往往開始已能扣人心弦,和諧的音色使人渾身舒暢,緊湊時令人有所盼望,這是寫曲的天份。

Amazing Street Artist 街頭藝術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