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代表江旻憓奪得奧運女子劍擊金牌,可喜可賀。一向予人印象這俗稱西洋劍的是西方人的玩意,不知何時開始香港能弄出這高超摘冠技術的人,從報章得悉她是在美國著名大學畢業,然後回港修讀法律,大家想知道她的訓練在那兒,又或可是受前財政司長鬍鬚曾的鼓勵?前財爺愛好劍擊運動,退休後有報導積極在香港學校培訓。劍擊運動不同其它閒娛,很多運動不難找些對手,找個場地,或甚至普通空地也可出一身汗,劍擊裝備相信不便宜,也不聞何處有場地租借用,從來也不是普遍玩意兒。
不少人談論香港取得此屆奧運首金,乃是有香港精神,筆者慶賀之餘,又欲請教甚麼是香港精神,能導致取金牌,是否拿不到獎牌便沒有或不夠香港精神?當然,要說甚麼是香港精神,可以洋洋百言,例如永不言敗,打不死,以至心繫祖國...,此屆奧運參加的國家地區超過二百,那麼每個拿獎的參賽者均可以說發揚或歸功其國家/地區的精神,筆者又想知道香港精神與其他地方的精神有甚麼不同或獨特之處。
過了兩天,又傳佳訊,港男張家朗二度得金,上網看資料,他是土生土長,沒有高學歷,自小跟父母到外國比賽觀摩,今能創此成績,港人亦感興奮。港隊在這項一向不受港人重視的運動雙雙奪冠,成為天下第一劍,真是喜出望外。
也願有這的「香港精神」,能「深化」官員口中常說的「香港優勢」,使香港繁榮昌盛,百業興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