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先生說「政就是眾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之事,就是政治」。
醉眼看世界,現今政治已脫離中山先生以上所說,當下是既得利益者和非既得利益者之爭,再加上有青年人的理想主義混戰。所謂既得利益者,就是現行制度對他們有利,不欲改變,或只接納對他們有利的改變,當權的亦同時是既得利益者,自然地,若有非既得利益者尋求改變,使既得利益者受損,必然受嚴厲打擊。青年人大多不滿現狀,懷着理想,對既得利益者看不過眼,甚至採激烈對抗行動,結果同樣可知,所謂書生造反,幾曾見成功!
筆者觀察,香港的擁護當權者,十居九十是依附政權能帶來金錢上的利益,所以無論政策如何,只要無損己益,便忠字當頭,搶韁表態支持,至於政策帶來的不良後果,於己何干。
當權者由於有不問因由的支持者,多時推出一些認為可行的政策,一廂情願,毋視客觀因素,甚至對任何批評視為別有用心,最後結果不是目標,筆者懷疑,决策者是否連一些基本智慧也缺乏,有些連普通人也可預見的後果,他們可以無知無覺,或事後自圓其說,又或怪責有人攪破壞,而從不檢討失敗真正原因。
又有人把國家,執政黨,和執政者混為一談,認為愛國不可罵國家,罵黨和執政者。筆者曾為文,國家是稱號,黨是組織,兩者不會自行偉大,或幹壞事,罵或稱讚國家和黨無意義,好壞均是‘人’所幹,筆者所責難的都是貪污瀆職的官員,不過,仍有人以全世界都有貪污而不以為然,這是個人態度,以此邏輯,不知是否也應認同和接受強姦打劫,因這些也是世界時有發生的事。這等經常「表現」愛國的人士,每有人批評自己國家所發生的事,他們也必然扯上其他國家也有類似或更糟的情况,那怕是上世紀或更久的事,顧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下》。亦有人認為人民身在福中,意思是不應對政府諸多批評,筆者頗肯定,有此想法的人,多「享有」社會上較一般人多的好處。其實,從政者要有犧牲個人的精神,更要有承擔,更不能怪責百姓抱怨。成功的人廣納意見,不斷自我檢討,接受批評,失敗者一意孤行,只准歌功頌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