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一個有戶外無線電話的是霍英東,安裝在他的座駕上。然後有隨身的無線電話,惟背負頗重的發射接收器,並不流行,直至「大水壺」出現,大水壺又叫大哥大,因為黑道中的大哥必備。
-「大水壺」初時市上只得一個牌子Motorola,售價兩萬餘元,炒至四萬多,幾十年前的物價,是極奢侈用品,其時電話網絡不足,乏市場競爭。
-早期手機電池儲電量很快用罄,戶外工作者須隨身帶備多個電池替換。
-電話手機開始普及,款式漸多,惟早期每月費用不便宜,有選擇按次收費,高至每次通話費二至四元,其時2G制式,未有smart phone,手機只用作通話。
-手機初期是貴重物品,新聞報導不時有搶劫案。
-市面最貴重手機是Vertu牌子,鑲鑽石裝飾,據知買家全是內地人。惟在疫情期間,店舖相繼關門。
-隨着3G制式出現,可以多方一起通話,叫conference call,同時大量Apps登場,用戶習慣改變,通話時間減少,WhatsApp成為主要通訊聯絡媒介。
-早期汽車入隧道立即斷線,今時覆蓋率已幾乎全面,今天不少雙層巴士裝配WiFi,聯線更穩定。
-4G制式推出,運送速度提高,手機功能超過一般人所需,電訊公司替原3G客戶upgrade 為3.5G,不增收費,競爭大也。
-其後發展5G制式,速度多倍提升,方便需大量數據用家,例如上網看電影。
-最早期打長途電話須預約日期時間,通話時須親身往大東電報局Cable & Wireless,港島區在中環,九龍區在尖沙咀,先付按金,最低消費三分鐘,然後每分鐘加收,夠鐘前若干秒有訊號提示,並有人在電話內問要不要加時才可繼續通話,整個通話過程,電報公司職員在控制室可聽到。
-長途電話收費分兩種,Station to station, 和Person to Person,前者接通了便開始計時,後者需找到對方指定某人才算,但接通後已聽到對方的聲音,有取巧者故意說該人不在而毋須付款,其目的是聽到接電話者聲音作報平安。
-由於長途電話費用昂貴,打電話者多時預先把要講的寫在紙上,以防遺漏,並估算需時多久,事前做一番準備。
-後來電話公司有長途電話服務,是與大東電報局合作,只要預先申請此服務,在自己家中或公司先撥001,然後撥地區號碼,如香港是852,中國內地是86,美國是1,這是國際電訊聯盟定下的世界區域號碼。初期缺乏競爭,長途電話昂貴,筆者工作需要,每月費用數千元,超過普通職員月薪。後來加入多間電訊公司競爭,其中王維基用回撥方式(對用戶無大影響),長途電話先撥1666,是全港收費最低,他聲稱若有更低的,便以最低收費標準,其餘的電訊公司也紛紛削價,但001仍是最貴,惟通話質素,它當時是最穩定。
-時至今日,用WhatsApp或FaceTime與在外國親友通話,更是免費,且可直播畫面。筆者懷疑今天還有否人用香港電話公司的001。
-一點小知識,不少人見到電話響號,不欲接聽而隨手按制cut線,雖無發一言,電訊公司系統已當作曾接通處理。本人多年前在俄羅斯,開啟漫遊功能,手機電話響,接聽了一次,不到幾秒即收線,其後幾次也猜是銷售電話,不接聽而立即按制cut線,回港後收到賬單,每個minimum charge 50元,五次共250元,往交涉後獲告知,以後不聽也不要cut,待對方自動收線。(完)